第110章 站在门口258(1 / 2)

牛马集市的谢霍只身来到宇文府,向元涤复命,所需麦种已全部购得,正从各地陆续运到平城。

元同不认识谢霍,却有一种忘年之交的感觉,差一点过去抱上他痛哭一场。

这几日,元同被二女囚于府中,受尽心灵折磨,谢霍的到来着实拯救了他,想大哭一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大事要做,二女再难以囚禁元同,他得以解脱,出府后便扬长而去。

元同并非逃跑,而是进宫向皇帝借钱。皇帝已答应借宇文昌七万两纹银,如今麦种已运到,银子必须到位。

龙颜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元同先去了齐王府,请求齐王带他进宫。齐王本是皇子,如今又得势,进宫自然没有阻拦,圣上更是愿意见他。

拓跋珪以为二人有良策奏禀,没成想是来要钱的,虽心疼至极,但此前已开金口,怎有反悔之理。

拓跋珪命内侍官叫来内库总管,从自己的私人府库中度支七万两现银给元同。

不过这钱借得还颇费周折,借钱之人本是宇文昌,元同只是代借,所以签了若干字据。

内库总管还不放心,生怕元同把钱卷跑了,又要求他找人作保。拓跋嗣自报奋勇担任保人,也签了若干字据。

虽然元同长着一脸厚道相,但总管还是放心不下,毕竟人不可貌相,便又想出一策,让元同拿着上一笔购种的字据来提下一笔款。

齐王有些气愤,准备发一点雷霆,但被元同阻止了,借钱者甘居人下,方能顺利借到钱。

元同又向皇帝借来十名侍卫,护送借款来到集市,一手交钱一手交粮,第一笔交易顺利完成。

麦种到手,元同的问题又来了,该如何安全存放这寄予希望的麦种呢?

元同已将一众贵族得罪殆尽,有圣意在,他们不敢公然反对,但难保他们不搞暗中破坏,毁掉麦种便是最有效的方法。

元同知晓其中利害,麦种明天开春必须顺利播到田里,这是铁定目标,期间麦种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元同与齐王思来想去,决定把麦种分到四处存放,齐王府、宇文府、宇文昌的新府邸、五原驻地,以后再运来麦种皆如此分配。

之后,元同又拉着齐王来到长孙府,询问长孙嵩如何安排自家的麦种。

长孙嵩一脸茫然,他眼下只想着如何垦田五万亩,还没想麦种之事,见元同如此心急,以为元同要赠送些许,心中不免暗喜。

元同长篇大论,从买种到卖粮,给长孙嵩讲得清清楚楚,讲得长孙嵩心潮澎湃。

之后,元同又帮长孙嵩详细算了一笔大帐,弄得长孙嵩一会热血沸腾,一会堕入冰窟,巨额收益让他垂涎三尺,而购种的巨额支出又让他心生退却。

元同早知长孙嵩会有如此反应,担心他会放弃垦田,所以才带齐王前来,实际上是借齐王的势逼迫老东西买种,一旦他的银子都变成了麦种,便不可能不种到田里。

见元同帮助买麦种,长孙嵩倒也松了一口气,随即敲定一千三百斛。元同答应他一个月内筹集到,并督促准他备好两万两白银,到时一手交钱一手交粮。

至此,元同由一个农耕小吏摇身一变,成了倒卖粮食的商贾。

元同马不停蹄,速返回宇文府,与妹妹商议下一批两千五百斛麦种的采买。

元涤眼下只关心哥哥的情感幸福,其他无瑕顾及,把自己的印信给了元同,让他自己到牛马集市找谢霍商议。

元同不敢耽搁,只身到集市,见到只有一面之缘的忘年交,交代清楚相关事宜,方才安心离开。

一日的不停奔波,元同并没有疲惫感,而是感到轻松无比,那是一种逃出生天的轻松,摆脱二女的轻松。

元同走在街头上,脚步越发沉重,心里不想回到宇文府,不想再陷囹圄,却又发现自己并无它处可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