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本经书解千愁262(1 / 2)

元同回到宇文府,偷偷潜入东跨院,以免惊扰时刻准备过来弹琴的宇文小姐。他掏出是云仙的信,徐徐展开:

“元同贤弟,千里面目,至以为念。

长安挥泪别,回首已是春秋过;辗转数月余,流民始未脱,亦是长安一过客。

圣意至,恩泽闾,拔地起,流民欢呼甚,留得一席地。

大臣推,士族诿,钱不济,圣上旨意安千民,怎料茅屋不足既。

皇恩过,臣归臣,官归官,流民空喜欢悲复流民,是云仙人不复仙。

罗什大师至,普度众生为佛法;是云仙人退仙籍,大师开示入佛门,只为寒冬着大袴。

佛门真清苦,仙人欲归天,大师抛出经三千;吾心沉,读经文,一日过,复日读,佛法渐入吾心间。

行法事,再剃度,昔日罪孽抛天边,大师赐号名昙影,世上再无是云仙。

佛法好,佛法妙,佛法是一剂治伤药,身体受伤草药解,心里伤痛佛法疗。

佛法史自有,生于天地间,天竺始发现;辗转经西域,扎根于中原,无有入无间。

天竺佛经千千万,是为天竺众人书,跋山涉水传中原;中原人士眼发黑,天竺文乱意难懂,参悟此经万万难。

罗什有志传佛法,四处讲经无人懂;佛祖法眼天上观,忽来行者名元同;行者点化大师悟,译经修佛为慧中。

草堂寺,五千人,挑灯夜战,只为译作中原经;有国师,有昙影,勠力同心,传习佛法为天命。

金刚经,新近译,墨迹未干赠贤弟;信受持,勤读诵,一念尽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贤弟无住相,心亦无住法,眼前日光明月辉,照见种种色。

为兄本无相,无智亦无得,心无所住行布施,灭尽重重我。”

元同看了一遍又一遍,感觉看懂了,而转念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读懂。

他不知昙影所说的无住相为何意,为何能照见种种色,也不明白昙影为何要灭尽重重我,看来答案只能在《金刚经》中找寻。

接下来三日,元同蜗居于东跨院,反复咀嚼这本经书。他对面,依然是弹琴的宇文小姐,还是那首《凤求凰》。

宇文晶弹着情,元同读着经,二人各安其中,是如此和谐般配。

元同一边读着经,一边不自主地看着宇文晶。他看到她头顶闪着光环,射出万道光芒,分不清这是日光还是明月,但他却在其中看出了别样。

他读着经书,心中安宁,听不到宇文晶的音律,也未接收到她传来的情丝。他瞬间明白了,那别样就是不见可欲。

元同感到彻悟,以为这经书讲的就是不见可欲。他谙熟此心法,也向徒儿传授过,自恃已得大成。

如何做到不见可欲?完全在于个人的参悟,而元同却感到时而悟得,时而悟不得。悟得与否,皆与环境有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