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崔氏父子明志(2)271(1 / 2)

崔宏仰头大笑,“哈哈哈!我浩儿有理想,为父甚慰。为父问你,如今之世道如何?”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如今只是大道既隐?”

崔浩摇摇头,“非也!如今谋用是作,礼义崩塌,无以为纪,代之以刀兵。王侯皆以功为己,以利为己,践踏人伦,荼毒世态。”

“浩儿,世道至此,你以为其缘由何在?”

“孩儿以为是教化衰落,若是能行礼义,教化众人,持之以久,定会有大同之世。”崔浩一脸天真地看着父亲。

崔宏摇摇头,说道:“浩儿!大同是回不去了,或许它本就未曾有过。如今已是家天下,而且是刀兵者的家天下。

孔夫子一心向往大同,他以周礼教化王侯,教化万民。如今,千年过去了,周礼早已荡然无存,大同更是踪迹难觅。

刀兵之下,满眼是赤裸裸的抢夺与占有。于此乱世,你又该当自处?”

“不改心志,这便是孩儿的自处之道。”

“浩儿!你涉事未深,不应如此过早下结论。这些年你不在为父身边,只是关起门来自学自悟,全然没考虑这时世环境。

你如此处事之法,不但不足以安身立命,还会遭致杀身之祸。

浩儿,你再仔细思量,孔夫子为何推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称其为六君子?”

“他们是开国之君,也是治世之君,夫子是教化后世君主效仿此六君。”

“然也!孔夫子看不到大同的希望,便退而求其次,推崇明君之治。何为明君?

谨于礼,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明君治下,亦是小康!为父所追求的便是如此之小康,如今看来,亦是难于上青天啊!”

崔浩不语,低下头若有所思,咀嚼着父亲所说的明君之治,衡量与他期盼的大同有多大差距。他不禁暗暗自发问,礼义教化果真再无用武之地了?

崔宏看了一眼儿子,继续道:“所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何为礼?忠信皆无后才有礼,无忠信之礼一无是处,只会制造混乱。

你只懂其意,不悟其理,可谓蒙蔽了双眼,必将谬以千里。

为今之计,只有顺势而为,于乱世中寻找明君,才能得见小康之曙光。”

崔浩听得进去,深解意趣,似乎心有所动,不住地点头。但他心中的大同之火仍未熄灭,那是他的希望之火,是他施展抱负的指路明灯。

目前而言,这火种是他活下去的动力来源,即便父亲的一席话险些将其浇灭,但它却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他心中继续燃烧着。

崔浩的心砰砰地跳动着,像是橐龠,在虚动间精心呵护着希望之火。

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不固执己见,方能成全而归,退而求其次也不失为良策。

他抬起头,问道:“父亲,当今圣上残暴无常,并非明君,你辅佐他或许是权宜之计。但清河王的残暴,比起他父亲,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为何还要辅保他呢?”

“圣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常善救人而无弃人,此为袭明之举。为父并非圣人,也无力去救人,但为父以为孺子可教。

那清河王只长你一岁,虽然此前顽劣,若是教化有方,未必不能成为明君。你今日也看到了,他可谓对为父言听计从,这便是征兆。

为父所教的皆是明君之道,他若如此行事,何愁明君不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