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纵论盐法,大崋盐业517(2 / 2)

“但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增加国入,又开始榷盐收税。”

“只因百多年不曾收盐税,唐朝盐税制度一开始便相当混乱,各种变化不断,一直持续到了五代。”

“五代十国争锋,盐法又迅速严厉,倒是为后来的宋朝验了很多政策。”

“于是到了北宋时期,盐法就开始成熟起来,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盐法制度。”

“到了宋徽宗年间,蔡京为了给徽宗搂钱,更是创建了盐引制度,沿用至今。”

当时,林佳鼎听刘升说到这里,不禁精神一震。

因为他知道,这场君臣谈话的重头戏要来了,那就是前明的盐法变迁与得失。

果然。

刘升顿了顿后,接着便道:“前明盐法承自宋、元,又做了一些改动,之后便形成了明初的‘开中法’。”

“就明初国情来讲,开中法其实算是相当不错的盐法了。汉宗对此应有了解吧?”

交谈之间,刘升没忘记了解林佳鼎的真实才学。

林佳鼎也确实需要一个机会。

当即将他所知道的大明盐法变迁细细说了出来。

明初,神州大地经过元庭的粗放式治理以及元末战乱,人口锐减,尤其是北方人口。

朱元璋为了充实边疆,并节省一笔运粮费用,便弄出了开中法。

最初,为了吸引商人配合开中法的实施,政策对商人可以说极好。

即商人将地方征收的粮食运送到边疆,只需承担运粮费用,边疆有司便会发给盐引。

商人拿到盐引便可以到指定盐场去拿盐,到指定区域去卖盐,获取利润。

商人获取更高利润,往往会选择召集人手到边疆进行商屯。

这样他们既可以将粮食卖给朝廷,又能节省运输的费用,然后还能获取卖盐的利润,一趟下来所获粮、盐之利堪称暴利!

即便到了洪武中后期,改“输粮”为“纳粮”,即以粮食兑换盐引,盐商们仍能赚不少。

早年陕商、晋商因占据地利,便由此崛起。

只不过山西地利更好,晋商做生意也更精明,最终成为了北方最大的盐商。

随后他们顺势进军江淮,便又成为大明最大的一伙盐商。

开中法即为朝廷解决了边疆缺粮的问题,又能赚到一笔盐税,还能通过商屯开垦边疆田地、充实人口,可谓一举数得。

因此,开中法很快便应用到西南、辽东,由纳粮延伸到纳马、纳茶、纳铁、纳帛等。

可以说,洪武、永乐两朝疆土一再扩大,开中法绝对是有一份功劳的。

然而,开中法再好,也抵不住人心贪婪、腐败滋生。

因盐商们赚取暴利让很多人眼红,大约宣德末年、正统年间,大明的勋贵、权臣便通过各种手段从皇室手中提前获取盐引(盐引一年一发),然后再转手卖给盐商,以攥取盐业暴利。

这世上的生意只要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立马大大降低,变得难做。

而且,一般有了一个中间商,就会有第二个。

所以,没过多久,仍在正统年间,纳粮贩盐就从能发家致富的暴利行业,变成了无利可图,甚至很容易亏本的行业。

商人们不肯再纳粮贩盐,,开中法遂迅速败坏。

明廷为了挽救开中法,倒也做了些改革。

如不再严格限制盐商买盐的盐场及贩盐的区域,限制中间商利用贩卖盐引的次数和区域,等等。

都只是勉强为开中法续命而已。

等到了弘治年间,开中法终于败坏到盐引、盐皆无人购买,百姓又缺盐吃的境地,可谓全盘崩坏。

于是明廷又在盐法改革上迈出一大步,施行开中折色法,及允许直接用银子购买盐引,以充实国库,再分给边疆驻军做军饷。

又辅以“盐余开禁”之法。

即允许灶户、盐丁将正课之外的余盐卖给盐商。

此举引起私盐泛滥,可以说彻底动摇了大明的开中法基础。

到了万历二十几年,因各种原因,明廷盐税又开始迅速减少,盐引滞销愈发严重。

到了万历末年,甚至发生两淮盐税两三年收不上一分银子的事情。

接着便是两淮盐法道袁世振上奏《条陈盐法十议》、两淮巡盐御史奏陈《盐政十二款》,纲运法遂出。

然而。

纲运法固然让明廷每年收到一笔“不小”的盐税,实则却是将大明朝廷彻底挤出了盐业的产销链,将盐业全交于商人之手。

这就造成了明末灶户的极致苦难,又让广大百姓吃盐难,在食盐上被盐商任意剥削···

君臣二人在天心殿的一番交谈,可以说把前明盐法研究的清清楚楚。

然后刘升就提出了他对大崋盐业的构想。

首先,产盐这一块朝廷必须占据大头,但也不完全排除民间盐场的存在。

但商人开办盐场,必须严审资格,限定数目。

其次,运销环节肯定不能完全交给商人,但也不能全由官府来。

全交给商人会失控,全由官府来则又会迅速滋生腐败,皆不可取。

所以,依旧是是官方、商人共同负责运销,只不过跟生产环节相反,运销环节官方在各个市场区域只占据一成,做食盐运销的标杆即可,剩余的交给商人去办。

不过这规则只用于国内。

在海外,大崋盐业集团可以生产、运销一条龙,全力攥取其他国家的盐业利润。

最后,督察院也会参与其中,在各盐业公司所负责区域设立督盐御史,监察不法,避免大崋盐业公司与商人勾结、共同贪腐的情况发生。

至于说,御史、盐业公司、商人共同勾结贪腐的情况自然也可能发生。

那就要靠别的手段去监察,挟制。

毕竟,即便是在法制十分健全的后世,也难以彻底消除贪腐,更别说在此时了。

···

在林佳鼎、陈际泰等淮扬盐业公司的一众官吏来到扬州城这日。

汪文德终于从扬州绣衣卫营部的水泥房中走了出来。

抬头望了望早春的蓝天白云,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汪文德只觉得才几天时间,便恍若隔世。

一时间,老大一个人,竟忍不住捂住脸,痛哭流涕。

“出来了,我终于出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