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庙算162(2 / 2)

他们原先还认为赵鹤天对黄台吉的防范有些过分,毕竟在他们看来,黄台吉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对汉人文化有所涉猎。

如今黄台吉的一系列举措让他们意识到,这个人的手段非常狠辣。为了自己的野心,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儿子,这是他们绝对做不到的。但不得不说,黄台吉的做法非常有效。

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感到非常烦躁。实际上,现在黄台吉手中的力量已经完全不能与奴尔哈赤在世时相比了。

黄台吉的父亲在世时,手机的军队确实是强悍的,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尽管事实如此,但大多数明朝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仍然非常惊慌。

几年前,他们曾被辽东的努尔哈赤等人逼得喘不过气来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

他们更担心的是,黄台吉的崛起是否会影响到草原上的其他部落,是否会引发一阵反叛风潮。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朝廷的局势可能会再次陷入混乱。

此刻,他们心中都非常清楚,必须将黄台吉彻底压制下去,否则将会引发更大的麻烦。他们瞬间想到了驻守在辽东的明朝军队,但又觉得这些军队不可靠。

虽然他们也了解情况,但要想让这些军队直接出兵压制黄台吉,他们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他们不免想起了另一个人——赵鹤天。

赵鹤天给了他们太多惊喜,自从他出道以来,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看来这件事还得交给赵鹤天来处理。

旁边的施凤来,看着朱由校说道:“陛下。听说赵大人现在已经去了天津卫视窝,我们不妨赶紧把他召回来吧。这件事情太过重要了。”

在他们心目中,虽然海上贸易固然重要,但辽东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

朱由校听到这话也非常赞同,叹了口气说:“胶原本打算再耗个几年时间,把黄台吉和阿济格的力量耗尽后,我们再出兵彻底解决。可是没想到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到了不得不出兵的地步了。”

于是,朱由校下令召回赵鹤天。

“看来这件事。朕还得交给他来做才行。”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想到是赵鹤天亲自出手,他们的心也安定了许多。

就连旁边的张瑞图都忍不住说:“幸好赵大人半年前就已经布下了局,让那阿济格陷入了疯狂。现在黄台吉杀了朝廷命官,我们讨伐他也是名正言顺的。”

朱由校闻此言,叹息道:“赵鹤天所提之事,固然有其深意与价值。然而,究其根源,乃因黄台吉之父努尔哈赤本为朝廷命官,位居二品龙虎将军。”

“彼之叛乱,实为叛军行径。我大明讨伐之,理所当然。”

众臣虽觉有理,却隐隐感到不妥。

黄台吉叛乱久矣,致使众人忘却其父曾为朝廷命官之事。

昔日建州左卫尚遵朝廷号令,随军征战;今非昔比。然此刻追思往事,已无益处。

黄立极忽有所忆,面露紧张之色。朱由校察觉其异,询问曰:“汝有何所思?若有疑虑,尽可提出。”

黄立极言:“闻之前线回报,绿毛鬼蛮夷不服,已组建海军,欲夺回南洋。赵大人此次赴天津卫,即备战于蛮夷之海军。今又添此聊事,恐影响南洋战略。”

朝中诸公对南洋之地不甚重视,视其为海外孤悬、人烟稀少之地,农税收收寥寥。

然而,南洋之重在于海上贸易,乃中转站及贸易枢纽。大明货物多经此地,交易至西洋,岁入银两甚丰,超过税收。

南洋之所以重要,亦因其为西洋物资进入大明之门户。若失南洋,则物资须经大明海军检查,税收随之而来。

近年西洋货物价格上涨,原因在此。

朝廷原以此策充实国库,故对赵鹤天之支持不遗余力。

在明朝末年,辽东战事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诸公们围坐在御书房内,面色凝重地讨论着当前的局势。他们深知,辽东的战事不仅关系到边疆的安全,更可能影响到整个海军的战略布局。

一位经验丰富的大臣,站起身来,声音坚定而有力:“赵大人不宜轻动,否则需调遣将领攻打黄台吉。”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赵鹤天的尊重和对当前形势的担忧。

众人闻言,心中都有所触动,朱由校皇帝也感到一阵振奋,但他终究是一个理智的君主,他知道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辽东军队的情况,朝廷上下都心知肚明。连年的抽调精锐至海军及西北边境,使得原本强大的辽东军队战力大减。

朝廷的每一次的抽调,都像是从辽东军的身上抽血,使得他们愈发虚弱。

朝廷曾经下令赵鹤天调海军北上辽东,这一决策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避免了辽东边军的生乱,但也使得辽东军队的战力进一步下降。

如今,有人提出要利用这些残兵去攻打建奴,这种想法无疑是不智的。这不仅可能会让辽东军队陷入更深的困境,更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战局的稳定。朱由校皇帝深知这一点,他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置朝廷大义于不顾。

于是,他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他知道,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每一步棋,不能让辽东的战事成为拖累整个朝廷的累赘。他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来面对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朱由校皇帝在朝堂上沉思良久,终于开口道:“此事仍需赵鹤天定夺。吾深信其能妥善处理。”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每个字都透露出对赵鹤天的极高信任。

大臣们闻言心安,他们知道赵鹤天是朝廷中的得力干将,多次为朝廷解决难题。然而,朱由校内心仍存疑虑。他原本计划在三四年内解决海上蛮夷的问题,然后再全力对付辽东的外患。但战事的提前爆发,让整个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朱由校深知,同时应对两场战争对朝廷的压力是巨大的。他担心资源、兵力和物资的分配可能会出现问题,更担心赵鹤天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

朱由校也知道,此刻的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信任和支持赵鹤天,才能有希望渡过难关。

夜深了,朱由校独自一人走在宫廷的长廊上,月光洒在他的龙袍上,显得格外孤寂。他抬头望向星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赵鹤天真的能够如他所愿,妥善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