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苏轼的龙纹砚台98(1 / 1)

在广州市待了三天时间,赖会长带着大家来到了惠州市,入住好了酒店后,赖会长又带着大家来到了元妙观。

元妙观,位于惠州西湖之平湖北岸。是中国三大着名道观之一,又是中国二十三间着名道观之一。1993年惠州市以元妙观为会址成立道教协会。所以元妙观就是惠州道教协会所在地。

元妙观创始建于唐代贞观七年(公元633),初名天庆观天宝七年(公元742)扩建后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宋代屡有兴废。元代元贞二年(公元1296)重修,称为元妙观。明代天统、天顺和清代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始建以来几经兴废,元代晚期最为兴旺,“横流重檐,涂饰壮丽,像座威仪”。 门前有块 “九紫” 碑寓示“紫气东来”的意思。观内分前后两殿,前为玉皇殿,后为三清宝殿,两殿以天井相隔,依走廊相通。相传由“六桥”中的迎仙桥赴元妙观接神迎仙,可心想事成。元妙观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巨变,留存的古建筑已经不多了,仅剩山门保留明代建筑特点。

山门石柱上刻联“元来紫府开唐代”,“妙有丰湖隔俗缘”。1950年代,观前山门和左偏殿尚存,并留有玉皇等神像多尊,观中只有道士数人,但香火未断。“文革”期间,元妙观惨遭劫难,塑像被捣毁,历代所遗留下来的名人石碑、木刻、明代铁钟等文物荡然无存。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时,与天庆观道士常有往来,饮酒赋诗,写下不少诗词。宋代紫清真人白玉蟾曾在天庆观修行,康熙年间,知府王煐为建白真人紫清阁并刻《紫清阁白真人不立像碑说》石碑,是惠州较古的碑石。

1982年,首先修葺左偏殿,重塑玉皇、观音诸神像,重新开放,恢复宗教活动。1985年开始筹建玉皇、三清大殿,并得到国内外道教人士捐资,于1987年奠基,1989年竣工开放。1990年元妙观被核定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落实宗教政策,重新修建并开放了左偏殿,正在修葺元妙观正殿。一座“元来紫府开唐代,妙有丰湖隔俗缘”的道教建筑将与“桃园日暖”一景融为一体,为惠州风景名胜增添异彩。重建的玉皇、三清两殿分前后两进。前为玉皇宝殿,后为三清宝殿,附属建筑有进香亭、殿前天阶、正门拾级。天阶前石级分左右两道,中雕琢有太极图和十二生肖图样,与主体建筑成一轴线。现元妙观已恢复的建筑,还有六十甲子殿、三元殿、北帝殿、观音殿、包公殿、关帝殿等。

这次张宇辰要来元妙观讲经,已经提前进行了宣传。他现在也算是一个流量明星了,有很多忠诚的粉丝。这些粉丝大分布都是道教的信众,所有不存在什么黑粉什么的。今天当张宇辰一行刚进入元妙观观时,等待已久的主播们,已经拍到了他一行出现的画面。得知他到了元妙观后,许多游客不断地从市里的各个地方赶来。

这次在张宇辰参观元妙观时,明显有很多人在跟他打招呼。

“天师好”

“福生无量天尊”

“天师吉祥”等等各种祝福语出现在了张宇辰的耳边,还好这一行人很多,没有让张宇辰被大家给围起来。张宇辰一边参观这元妙观,一边听元妙观的道士讲解着元妙观的历史和过去。元妙观三面环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因为是发达地区,空气质量没有海南那边清新。也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晚上武当,茅山和龙虎山的黄冠高真们,一一向前来的上千名游客,展示了修行功力后。张宇辰表演了一段御剑术,然后将所用的元辰剑送给了元妙观。最后向大家将了度人经。

晚上9点回到酒店后,张宇辰又开始了寻找当地特产之行。传说惠州是有野生的大熊猫生存过的,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的。不过这次张宇辰的活动目的地就是惠州北面的大山之中。这次的寻找特产之行还是让张宇辰比较失望的,山间的野生动物张宇辰基本都有收藏。树木也没有他需要的。最后在一个山洞的底下三米处,找到了一方看起来很不错的砚台,要不是张宇辰有元神之力帮助,还真找不到这东西。

张宇辰将其带到元辰秘境中,清洗干净后。更加喜欢这方砚台了。这方徽州歙砚砚台呈现椭圆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左右。砚台的一大半部分是一条精美,大气,雄伟的一条巨龙盘踞在祥云之上。龙头正对着砚台末墨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圆形,分为内外双重圆,像是龙的龙珠。整个砚台有多种颜色,砚台的主体是田黄色,龙体是青色。磨墨的圆外圆是黑色,内圆是田黄色。

当张宇辰取出一块墨,倒了点水在里面磨墨时,神奇的现象出现了。只要控制好向一个方向成画圆状磨墨时。墨池内外圈相接的地方,好像有一条黄龙在不断的飞舞,追赶着磨墨着手里的墨。张宇辰不由得感叹古代工匠的设计巧妙,真的是巧夺天工,手艺那是登峰造极。

张宇辰再看了看龙纹砚台的侧面,一面是在田黄色的石头上雕刻着一些祥云色的团,另一面还是在田黄色的石头上雕刻着一些祥云色的团。四面都是如此,寓意吉祥,表示龙腾万里。最后张宇辰将龙纹砚台洗干净后,翻过来看了下底面。田黄色的石头打磨抛光后,显得十分的通透。却又在四周雕刻了一些纹理,用来防滑的。龙纹砚台底面的正中间,终于看到了底款,四个篆刻字体。还好张宇辰是一个道士,是一个符师,所有对篆体字还是基本都认识的。这四个字正是东波居士。

没有意外,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概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着名的北宋大文豪大书法家,苏轼苏东波先生用过的砚台了。张宇辰光看看雕工和材质就觉得是个好东西,现在有了大文豪的加持,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文物了,是一件珍宝了。这件东西可是体现了北宋高超的制作工艺。也许它被留在这里的背后,还有一件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不过张宇辰觉得,这个故事可以换成,苏轼和元辰山不得不说的故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