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王命44(2 / 2)

“赵祁妻子李嫣儿接旨。”</p>

最前面的宦官手持秦王的旨意,高声宣读。</p>

\"大人。\"</p>

\"我家夫人刚刚分娩,尚未出满月,因此暂时不宜外出。\"一名女仆恭谨地回答。</p>

\"无妨,无妨。\"</p>

\"陛下特地吩咐,赵夫人可在家中接受诏书。\"领头的宦官并无任何傲慢,反而是极其恭敬。</p>

进门前,中车府令赵高认真叮嘱过他们切勿失礼。</p>

\"多谢大人。\"</p>

\"平民李嫣儿在此接旨。\"微弱却坚决的声音从屋内传出。</p>

\"王昭告示,我军驻韩将领赵祁对大秦屡建奇功,但妻室却未能一同回家,此事颇为遗憾。寡人赠予他五十名婢女,丝绸千匹,黄金千两,并安排在府中照应赵祁的爱妻。”</p>

\"另赐。\"</p>

\"寡人知晓,赵祁与李嫣儿自小相识,如同青梅竹马。今日赐予二人成婚的权利,赵祁回来之时即可举行婚礼。\"</p>

\"公主亦封赐为姬妾,侍奉赵祁及其正妻。\"</p>

秦王旨意至此便告结束。</p>

秦王给予赵祁的恩惠显然可见。不只是赠送大批女仆,甚至连韩公主也成了赵祁侧室。</p>

哪怕是亡国,公主依旧是公主。</p>

围观的村民们看着这一幕不禁有些艳羡,但他们也只是艳羡。</p>

\"李嫣儿拜领圣旨。\"她语气颤抖,显然心中激动不已。</p>

以往怀孕一事,让身为父亲的他倍感羞耻,李嫣儿的行为打乱了他的全盘布局,哪怕将来赵祁名正言顺再婚,对她也将是一笔难以抹去的污迹。</p>

但秦王颁发王诏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样。</p>

李嫣儿与赵祁再非不明不白,而是即将由王命指婚的夫妇,在至高无上的王权面前,所有人都是尘埃。</p>

纵使是丞相李斯满心怒意,也无济于事。他那个可以轻易舍弃的女儿自此能堂而皇之地与赵祁成婚。</p>

他也唯有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发生。</p>

\"你代夫人领旨吧。\"宦官对着院门外跪着的女仆说道。</p>

\"遵命。\"女仆缓缓站起,双手小心翼翼捧过诏书,丝毫不敢懈怠。她们清楚,任何犯错对奴仆意味着死路一条。</p>

\"还不快些进去?\"宦官朝院子里唤道。</p>

\"遵命。\"回应声中,十几名姿色出众、身份高贵的韩公主在引领下,一同步入庭院。还有蒙武先前送去的十五人,加起来李嫣儿身边有将近七十名婢女侍候。</p>

幸亏蒙武已先行将赵祁的部分俸禄送到李家村,否则这么多人的生活需求无疑是个大问题。但相比赵祁现下的俸禄,这并不足挂齿。</p>

将军不能照顾府邸的生活,那就说不上大秦之名。而伴随着女仆们走过的不仅是礼物,十多位捧着锦绸或包裹红布的金银之人随后跟进,这些都是王上的厚赠。</p>

\"从今日开始。\"</p>

\"你们将成为赵府的一分子,具体名册和事务将交由赵夫人决定。\"宦官严厉警告,“若对赵夫人有任何不周之处,结果自负。\"</p>

女仆们齐齐恭谨回答:\"遵命。\"没有胆量违抗这样的命令。</p>

\"赵夫人……\"</p>

\"大王所赠之物已送到,微臣也要返回咸阳向陛下回复此事。\"在训斥完丫鬟后,寺人换上了一副恭敬的模样,对着房中的李嫣儿说。</p>

\"承蒙大人费心了。\"李嫣儿随意道谢。</p>

\"微臣告退。\"寺人施了一礼。</p>

\"我们先走了。\"随后,寺人命令身旁的属下,旋即退出院落。</p>

\"小玲,你就安排她们吧。\"李嫣儿对着那位拿着王命的丫鬟说道。</p>

\"遵命。\"那位丫鬟应了声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随即起身,对新进来的丫鬟们道:\"跟我来。\"</p>

霎时之间,</p>

原本密密麻麻的丫鬟队伍被带走,分批安置进了不远处新修建的大院。</p>

目光转至一边。</p>

\"嫣儿,\"</p>

\"赵祁确实不负你期望,大王竟赐予你诸多物品,并且还亲自给你和赵祁定亲,从此之后,你们俩算是名正言顺夫妻了。\"一位婶婶感叹道,言语中流露出对李嫣儿真挚的祝福和放心的心情,“我们再也不会对你操心了。”</p>

在李嫣儿身边,两位婶婶日夜守护她,此刻听闻这份丰厚的大礼,她们真心为李嫣儿高兴。</p>

轻轻颔首,李嫣儿面色苍白却透着坚定,望着床上已熟睡的孩子们,这些都是自己最爱哥哥祁的血脉。</p>

凝视他们,</p>

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祁哥。</p>

李嫣儿心中满是喜悦:“哥哥,你做到了。”</p>

“如今,嫣儿已经有了名正言顺嫁给你的身份。”</p>

“嫣儿以及孩子们都会等待,等你归来迎娶我,嫣儿。”</p>

思绪至此,</p>

李嫣儿轻柔地摸了摸孩子们的脑袋,那是来自母爱的温柔。</p>

\"青娘,你现在身子还虚,需要多吃补一补,待会我让人为你炖鸡汤,给咱们嫣儿补补身体,\"一个婶婶提议说。</p>

\"还有这必要吗?我早就让人炖汤准备着呢。\"李嫣儿虚弱的体质需悉心调养,显然已是常识,婶婶自然不会遗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