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张道士一75(1 / 2)

“启禀大王,那批自四方云集的奇人异士,业已抵达宫中,正候于偏殿,静待大王召见。”乌总管的声音低沉而恭敬,在这空旷的大殿之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他微微躬身,目光不敢有丝毫偏移,只待大王示下。

大王李景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味与深思。他缓缓起身,衣袂轻扬,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哦,既如此,那便稍作准备,待会儿便过去吧。”他的语气平静而淡然,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让在场之人无不肃然起敬。

这所谓的“他们”,实则是大王李景为求解惑,亲自下令从五湖四海召集而来的各路奇人异士。其中不乏修行高深的和尚,擅长炼丹制符的道士,以及精通占卜预测的术士,他们各怀绝技,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大殿之内,此刻已是一片静谧,只余下微弱的烛光摇曳,映照着几十张神色各异的脸庞。这些奇人异士们虽同处一室,却彼此间保持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仿佛是不同星球的使者,在这短暂交汇的瞬间,各自坚守着各自的领地与骄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若非大殿之内禁止动武,只怕这无形的较量早已化为实质,让这庄严之地变成另一番战场。

他们之中,有的闭目养神,仿佛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有的则眼神闪烁,不时偷瞄周围,试图从他人的举止中窥探出一丝线索;还有的则是面带冷笑,显然对即将展开的“较量”胸有成竹,不屑于与旁人为伍。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无波的表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各自的盘算与目的。毕竟,能得大王李景亲自召见,对于他们而言,既是无上的荣耀,也是一次展示自己实力、争取更多资源的机会。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舞台上,谁将是最终的赢家,尚待揭晓。

张道士,本名张若鹏,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道袍,脚踏布鞋,步伐稳健而轻盈地穿梭于王宫大殿之中。他的目光如同细密的网,正细细地、一寸一寸地捕捉着大殿内每一处装饰的细节。那雕梁画栋,每一笔一划都透露着皇家的威严与华美,金碧辉煌的色泽在烛光的映照下更显璀璨夺目。张若鹏深知,这样的景象对他而言,实属难得一见,下次再有机会踏入这等尊贵之地,恐怕已是遥遥无期。

自幼年起,他便被师傅收养在灵龙山的清幽道观之中,那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是修行养性的绝佳之地。师傅,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者,不仅传授给他深厚的道学知识,更教会了他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领悟生命的真谛。在灵龙山的岁月里,张若鹏晨钟暮鼓,诵经打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道行日益精进。

然而,岁月不饶人,师傅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再也无法承受长途跋涉之苦。此番王宫之行,实则是师傅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希望借由张若鹏的年轻力壮,将道门的智慧与慈悲带入宫廷,为国王及百姓祈福消灾。对于张若鹏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次对自我修行的考验。

因此,他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认真,每一眼都看得格外仔细。他知道,这不仅是对大殿装饰的欣赏,更是对这段特殊经历的铭记。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方,这段记忆都将是他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继续前行,在道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超越。

“恭迎大王驾临,愿大王龙体康健,万寿无疆!”随着一阵整齐而响亮的声浪,大殿内的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双手交叠,额头轻触地面,以最虔诚的姿态表达着对大王李景的尊敬与祝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连呼吸都似乎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起。”大王李景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跪拜的众人瞬间感受到了威严与慈悲并存的气息。他缓步走上前,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位在场的奇人异士,那眼神中既有审视也有期待。

“谢大王隆恩。”众人齐声应答,随即缓缓起身,各自调整着姿态,准备聆听大王即将发布的旨意。此时,他们身后的蒲团早已被一群训练有素的太监悄无声息地收走,大殿恢复了原有的空旷与整洁,只余下众人站立的身影和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

“本王此次召集诸位前来,实乃心中存有几许疑惑,亟待诸位以各自所长,为本王解惑。”大王李景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急切。他微微侧身,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众人,落在了更远的过去与未来之上。他开始缓缓回忆起那些困扰他多时的情报与线索,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历历在目,清晰可辨。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法号慧明,年逾古稀,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如同深邃的潭水,闪烁着智慧与慈悲的光芒。他轻轻捻动着手中的念珠,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最深处的迷雾:“大王心中既有疑惑,老衲自当尽力解答。不知大王所问,究竟是何等难题,不妨直言相告。”

慧明老僧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这份自信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多年修行所积累的深厚佛学底蕴,以及对世间万物深刻的理解与洞察。在他看来,世间万物皆有其理,只要以佛家智慧去探寻,便没有解不开的谜题。

然而,大王李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如同投入湖中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大殿内的平静:“不知这世间可有神仙?”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古老又常新,它触及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最深切的渴望与恐惧。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顿时不淡定了。有的面露难色,心中暗想这个问题实在太过玄妙,自己恐怕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有的则眉头紧锁,开始迅速在脑海中搜罗着相关的知识或传说,希望能找到一丝线索;还有的则相互交换着眼神,试图从同伴那里得到一些启发或支持。

老僧慧明也是微微一愣,随即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这个问题在佛家看来,其实并非无解之题。佛家讲究因果轮回,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因缘所生,神仙之说虽存于世间诸多传说之中,但归根结底,仍是人心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向往与投射。

于是,慧明老僧轻轻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大王问题的理解,也有对世间万象的包容:“大王所问,实乃千古难题。在佛家看来,世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神仙,但亦不否认人心中的信仰与追求。佛家讲究修行,通过悟道、修行,人人皆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或许,这便是世人心中神仙之所在吧。”

慧明老僧的回答,既体现了佛家的智慧与慈悲,又巧妙地避开了对神仙存在与否的直接回答,给了大王李景及台下众人一个深刻而富有启发的思考空间。

听完台下一个接一个或玄妙莫测、或含糊其辞的回答,大王李景的眉头渐渐紧锁,眼中的光芒也黯淡了几分。他深知,这些回答大多只是在绕圈子,没有真正触及到他内心深处的疑惑。他原本寄予厚望的这场集会,如今却似乎成了一场空谈,这让他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失望。

“看来,最终还是得问下云晓天那小子才行。”大王李景在心中暗自思量。云晓天,然而,他并未打算立即召唤云晓天,而是决定先让这场略显尴尬的集会告一段落。

“诸位的心意,本王已领。但今日之事,似乎并未能完全解开本王心中的疑惑。不过,这也无妨,修行之路本就漫长且艰难,吾等当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大王李景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宽慰与鼓励,试图缓解大殿内的紧张气氛。

众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明白,自己并未能得到大王的赏识,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鞭策。在乌总管的带领下,他们不得不悻悻然地退出了王宫,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失落、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

张道士自王宫会议结束后,心中虽带着一丝未解的遗憾,但那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却并未因此消减。他深知,人生在世,除了修行悟道,亦需懂得享受生活的点滴美好。于是,在踏出王宫大门的那一刻,他的脚步便不由自主地迈向了城中名声遐迩的知味居。

沿途,春风拂面,花香袭人,张道士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他听闻知味居的美食汇聚了天下之大成,每一道菜都是匠心独运,色香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平日里虽不嗜食却对美食有着独到见解的张道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诱惑。

张道士刚踏进知味居的门槛,目光不经意间掠过门外的街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云晓天正从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上轻盈而下,宛如从画中走出的贵公子。张道士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加快步伐,边走边喊道:“小恩公,原来你也在这里!”

云晓天闻声转头,目光与张道士相遇,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容。他认出了这位前几天在偶遇的道士,心中也生出一丝亲切感。“道长好啊,真是巧遇。”云晓天回应道,声音清朗悦耳。

张道士三步并作两步,迅速来到云晓天面前,脸上洋溢着感激之情。“小恩公,我此番前来,正是为了还马。”说着,他轻轻拍了拍身旁那匹神骏非凡的马匹,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急于卸下这份重担的决心。毕竟,这匹名为“吞金兽”的马匹,虽日行千里,却也价值连城,养护费用高昂,对于清贫修行的他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道长客气了,区区一匹马,何足挂齿。”云晓天见状,连忙摆手表示不以为意。但见张道士一脸认真,云晓天也不再推辞,只是笑道:“既然道长坚持,那就请吧。”

“其实不必叫我恩公,那样显得太生分了,叫我晓天就好。”云晓天微笑着,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随和与亲近,他轻轻拍了拍身旁的黑马,示意它跟随名叫大黑的马夫一同前往马厩。黑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温顺地跟在大黑身后,步伐稳健。

张道士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喜欢这个年轻人的直率与真诚。“好,晓天。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点头应允,同时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晓天,你是来这里用餐的吧?难得相遇,今天就让我做东,请你一顿如何?”张道士提议道,他想着既然有缘相遇,又怎能错过这个机会来好好感谢这位赠马之恩的友人。

云晓天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笑道:“你确定吗?这里的饭菜虽好,但价格也不菲。你穿着朴素,我怕……”他话说到一半,便停下了,显然是不想让张道士觉得被看轻了。 “这说的哪里话!”张道士打断了云晓天的话,语气诚恳而坚定,“一顿饭钱我还是有的,你就别推辞了。再者说,能与你这样的朋友共餐,是我张道士的荣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