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165(1 / 2)

过味来的罗素,玛格丽特心中有月费群陆9肆93六1叁5一种“我那知性的神明完全不知人世间的愚昧和污浊”的感想。

这种感想很复杂。

她一面觉得罗素就应该是这样以事实为准绳的高阶生物,这让她心中生出肃穆的崇敬。

另一面,玛格丽特也有教育的母性油然而生,类似于“我一定要教好我的神明”的责任感。

最后,玛格丽特还有一种把俗世的肮脏展露在神明面前的羞耻感——这像是某种暴露play——尤其是结合之前她的崇敬和母性就变得非常的诡异,这甚至让她脸颊绯红,甚至情不自禁的夹了夹腿。

从恍惚中回过神来的玛格丽特看到罗素仍然在耐心等待她的说明,脸就更红了,同时有一种渎神而且失职的罪恶感和亵渎感涌上心头。

她连忙清了清嗓子,组织了一下语言,认真的说道:“如果人们不相信老恩斯特是杀人犯,就算他真的杀了人,而您判他有罪,他也一样在人们的眼中是无辜的。”

“您在考虑的不正是在宣判他无罪之后人们如何接纳他吗?您不妨先尝试在人们心中植入他无辜的偏见。”

罗素皱起眉头,他理解玛格丽特的意思,她在这里使用的偏见并不含褒贬,只是对观点的一种可能是更客观的描述。

玛格丽特继续说道:“这并不容易,用一个偏见取代另一个偏见,往往需要后一个偏见足够的强大。人们可都是先入为主的认为老恩斯特确实杀了阿德里安·海因里希了。毕竟那天他被打得头破血流,懵懵懂懂回到家,可是全村人都看到了的。”

“哪怕老恩斯特确实没有印象了,人们也会相信他是迷糊之下求生本能发作,在反抗中失手打死了阿德里安·海因里希。”

正如玛格丽特说的那样,罗素考虑的可不只是替老恩斯特洗清冤屈,仅仅那样是远远不够的。风言风语和社会的压力足以杀死一个人。

在罗素的前世他就亲眼见过无数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哪怕没有做出什么坏事的男人遭遇了奇怪的小作文,也会轻易的社死乃至事业毁于一旦。

破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恢复名誉则往往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漫长过程。

迟到的正义究竟还是不是正义,罗素不知道。

不过这件事情既然落到了他的手里,他就想着要把结果处理的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一点。

说不定还要跟这些骑士周旋一段时间。罗素如此想道。

不过在那之前,罗素准备先奖励一下为他提供了思路的玛格丽特。

这倒也不是罗素临时起意,而是玛格丽特在罗素沉思的时候,就已经悄然的跪在了罗素的身前,她的脸已经在等待中红透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