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的月夜情思与友情怀想44(1 / 2)

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当我闲适地躺卧在南斋之中,轻轻拉开帷幔的那一刻,一轮皎洁的明月刚刚从天边探出了头,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小心翼翼地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那清澈如水的光辉,温柔地洒落在平静的水面和繁茂的树木之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银纱。光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泛起层层涟漪,如同梦幻般的画卷,又透过窗户,悄悄地映照进屋内,为这宁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时光如同那潺潺流淌的江水,无声无息地悄然流逝。这月亮啊,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如此反复交替,不知已经经历了多少回。在这清澄的光辉照耀下,世间万物也在不断地变迁,从古至今,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过,留下了无数的沧桑与故事。我那心心念念的友人崔少府啊,此刻或许正身处清江之畔。想必在这样的夜晚,他也会因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而苦苦吟诗,借文字抒发内心深处那如潮水般汹涌的情感。尽管我们相隔千里之遥,但当我们共同仰望这同一轮高悬于天际的明月时,仿佛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微风轻轻拂过,似乎带来了你的气息,那是如兰草、杜若般高洁芬芳的品德,在这静谧的夜空中弥漫,温暖着我的心灵。

二、诗篇背景:

王昌龄,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历经风雨,心中怀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无比珍视。在某个宁静的夜晚,他与堂弟一同于南斋之中休憩。当那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时,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房间。在这清幽的环境中,王昌龄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忆起了远在山阴的挚友崔少府。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把酒言欢、畅谈理想的瞬间,如同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触景生情之下,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篇,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都融入了这短短的诗句之中。

三、赏析分享:

1. 清幽的月夜之景:诗以“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开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惬意的画面。诗人悠闲地躺卧在南斋之中,这种闲适的姿态仿佛让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当帷幔被轻轻拉开,那初升的月亮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瞬间点亮了整个世界。这一开场,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氛围,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与诗人一同感受着月光的温柔抚摸。“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清辉洒在水面和树木上,水光与树影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那波光荡漾的画面,透过窗户映入诗人的眼帘,仿佛是大自然为他精心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水的灵动和树木的静谧,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妙的月夜图。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更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捕捉,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2. 深沉的人生感慨:“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诗人的目光从眼前的美景转向了深邃的夜空,思绪也随之飘向了远方。他望着那轮明月,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月亮的圆缺交替,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充满了无常和变化。在这清澄的月光下,古今世事也在不断地变迁,曾经的辉煌与繁华或许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新的篇章又在不断地书写。这种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哀叹,而是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同时,诗人通过对月亮盈虚的观察,也在思考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月亮的永恒与世事的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的深度,也让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3. 真挚的友情怀恋:“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诗人的思绪从对人生的思考转向了对友人的牵挂。他想象着友人在清江之畔的情景,或许也正望着同一轮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因而苦苦吟诗,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是如此的真挚和深沉。诗人没有用过多的华丽辞藻来表达,只是简单地描绘了友人的处境,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友情。在这里,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状态,进一步加深了友情的内涵。友人的“越吟苦”不仅体现了他对诗人的思念之深,也反映了友情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相互的牵挂和思念,是友情的真谛所在。“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即使相隔千里,共对明月,诗人依然坚信友情的力量能够穿越距离的阻隔。微风中仿佛传来友人如兰杜般高洁美好的品德,这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坚定信念。这种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始终在诗人的心中熠熠生辉。诗人通过对微风中兰杜香气的想象,将友情进一步升华,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纯洁和美好。它超越了物质的层面,达到了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相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