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628节(1 / 2)

  他没忘了野生的口感和味道更好一些,一般人分不出来,除非总吃的才明白。

  人工的以后规模大了,便宜,寻常人能够吃得起。

  他这一说,官员们继续吃竹荪酿,想分辨一下。

  结果吃完,大家互相看看,感觉和曾经吃过的野生的一样啊!

  “是不是吃不出来?因为这些咱们带的都是选好的,壁比较厚,吃着肉肉的。

  其实野生的少,即便一些东西含量高一点,种植的天天吃,必然比野生的强。

  本王看咱这边的窑洞就适合种,等把砖瓦房盖好,拿窑洞换,在那里种植菌类。”

  朱棡知道大家尝了后的感觉,顺便解决下将来废窑洞的利用问题。

第934章 黄泥储水无问题

  朱棡在那说,官员们愣愣地听着,他们的所学,一时跟不上节奏。

  各种蘑菇和竹荪、银耳居然全能种,现在晋王殿下居然想着把百姓从窑洞里迁出来,利用那个窑洞来种。

  需要烧多少砖瓦?看样子之后需要大量的砖窑,好在本地的黏土多,烧瓷器需要釉,烧砖瓦不用。

  里长点头表示支持,就他出的主意,准确地说是憨憨正常操作,窑洞利用起来,如此便不容易坏。

  里长咽下嘴里的竹荪酿:“砖瓦房可以盘炕,用砖头,比窑洞里的土炕好多了,只要烟囱做好,便不容易中炭毒。

  以前没有个谁来管百姓具体如何生活,百姓只能找些个枯树枝、干草来烧火。

  眼下有了组织,咱本地啥都缺,就是不缺煤,守着那么多的煤,百姓还能挨冻,说明有人觉得钱更重要。

  洗煤的煤泥,送给百姓,大家正好混合些黄泥就给做成蜂窝煤了,有了孔就好烧,比摇煤球强。

  若是一个村子,专门留打更的人,他们还能顺便帮着看看风。

  晚上在炉子里压煤坯,大块的煤坯压上去,周围用炉灰封住,不让透风,缓慢燃烧。

  风向不好,气压变幻,慢慢倒烟,必然中炭毒,打更的人住的地方加个同样的灶,一倒烟就把大家喊起来看看炉子。”

  官员们纷纷点头,觉得可以,中炭毒每年都要死人的,就没人考虑专门派人来看守。

  总觉得一个村子一年死上几个人,运气不好,运气好的,十年八年也不见出事儿。

  同时打更干什么?村子里不需要打更人,晚上睡觉,早上醒来,只有县城才用人吆喝。

  既然要从窑洞搬出来,住窑洞的许多人家是没有地的,或者只有一小片地。

  地不能离家太远,离家近的话,看看窑洞是什么土就知道地里是什么土了,那黄土还能长庄稼?

  如此把一片地方住窑洞的百姓跟另一片,或者再加几片的百姓归拢到一起,房子多了,需要打更的,也需要看烟的。

  之后就让这些百姓干活,烧砖瓦行、帮着种蘑菇也可以、或者挖煤洗煤,都不是问题。

  “朱里长想得真周全,臣……本官……我有一事想问问,不知……

  朱里长你看啊,有的地方吧放羊,山羊朱里长你知道哈?它吃草刨根。

  小树遇到山羊,山羊会把下面的树皮全啃掉,一般的树就死了。

  没有山羊还不行,祖祖辈辈指望着山羊产奶喝奶卖钱,也不用种什么东西,天天放羊就可以了。

  就怕遇到干旱的时候,里长你说干旱的日子,在黄土上面种啥合适?”

  太原县的知县王仕童终于找到机会帮着百姓问,其实这个不是晋祠镇的百姓要问,晋祠镇都能种水稻,上哪找那许多的黄土?

  是晋祠镇有从更北面的窑洞嫁过来的人问,从那嫁到这边,就算是女人享福了,挨男人打都不回去。

  一般住窑洞的嫁过来,都是为了过好日子,再给家里弄点钱,尤其是有兄弟的,这样兄弟就可以拿出一些彩礼了。

  嫁过来的女人跟着一起干活,有时被男人打,就自己偷偷抹眼泪。好在晋祠镇的文化传承好,有各种寺庙观,百姓也受熏陶,为难儿媳妇的公婆少,打媳妇儿男人也少。

  于是女子跟着一起吃饭,听里长说提要求,便帮家里提,万一成了呢!

  朱棡和里长一提窑洞,知县王仕童想到了,赶紧问。

  里长丝毫不认为有人为难他,他看着王知县:“本地与和林那边的草原联动,需要有个牲畜中转饲养场。

  正常来说窑洞的周围有槐树、荆条、其他的草,并不是寸草不生,终归有降雨的。

  即便大漠所在,冬天也能见到雪,戈壁的位置生长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

  像结缕草、高羊茅就没问题,不过高羊茅生长得短,用来当草坪还行,不能当饲料。

  结缕草是多年生的,像紫花地丁,不过那里不能种紫花地丁,气候不好,不利于其生长。

  最好养活的则是早熟禾,配合槐树与荆条,再用草木灰混合些东西,弄几块地种大豆,慢慢就养出来一片好地。

  夏天雨水落下,咱们收集起来,挖坑,旁边弄小沟,雨水顺着小沟进坑里,坑上面遮挡东西使起干得慢。

  条件适合了,再养蜜蜂,受写槐花蜜,做大蜜丸与水蜜丸,照着来吧!”

  说完,里长继续吃饭,习惯了,只要跟着亲王们出来,保证就是一堆问题等着,否则人家为何叫自己随同?

  官员们听着前面的,还非常认同,着里长说挖坑储水,大家心中有了一丝动摇,这个下丘村真的那么厉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