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732节(2 / 2)

  官员们属于无可无不可的那种,反正又不是他们做,下丘村做的菜从来都好吃。

  若在这吃觉得不好,到别处更不用说。

  ……

  没有月亮的夜晚,歌舞照常。

  亲王们不跟官员说话,与里长、徐达、赵耀闲聊。

  官员们自己交头接耳,说行政方面的事情,众人知道机会难得,趁着队伍在,互相间先商量商量,看有哪些难解决的问题。

  这一趟跟着走,大家收获不小,亲眼看着地方经济是如何操作的。

  而官员廉政的问题,没人提,属于正常范围,谁不干净,直接收拾。

  护卫和工匠不喝酒,煮好的肉捞出来,上手撕,再蘸韭菜花吃。

  真正的韭菜花,用韭菜开的花粉碎后和盐制作的酱,并非拿韭菜剁成泥糊弄。

  最好吃的是野生韭菜,草原上的多,队伍里没那个条件,有种的韭菜就行。

  再过些时日,北平府的韭菜开花,就可以摘了做酱了,留种子的不碰。

  想加快发酵速度,把野梨蛋子去了皮绞成泥,混合进去一点,不能放多了,又不是做腌制的辣白菜。

  朱棣吃口烤野猪里脊的串儿:“估计百姓都在盼着立秋,好在提前准备,缺水的日子真难熬啊!”

  “殿下,其实帮着摘紫苏叶的百姓闲聊时说了,他们不在乎干旱,他们还很高兴呢!”

  过来给送烤豆干的宫女听到朱棣的话,顺便说一下。

  她长得漂亮,服饰也好看,又学得对人亲和,干活的时候与百姓一聊天,大小伙子瞬间承受不住,恨不能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全说出来。

  “为何?”朱棣已经猜到了答案,但还是问。

  “因为朝廷报的事情准啊!百姓还担心不旱呢!旱了全放心了。”宫女笑着回。

第1100章 打探消息产业连

  百姓正如宫女所言那般,开心,不仅仅因为干旱,干旱只是确定了朝廷厉害,跟着陛下混错不了。

  北平府的百姓远的地方也已经传过去消息了,燕王跟着兄弟们到来,专门给北平府想办法,正在四处溜达看情况。

  军士们使劲宣传,甚至把下丘村都给捧上天了,在那山的那边,江的那边有一个下丘村……

  好再没说什么亩产十万斤,在麦田的麦子穗上打滚,一个大萝卜二百来斤……

  房山县县城边缘的位置,十二户人家凑在一起吃饭,大家各自提供点菜,酒水由主家提供。

  今天刻意选了好点的白酒,不是往水里兑了卖的那种,三十来度,算不错了,大麦酒。

  正常来说,大麦酒的度数低,大米酒度数高,酒头能达到八十度,跟酒精似的。

  匀一下后,大米酒的酒头能有七十度,一般勾兑出来五十多度。

  而大麦酒的酒头才五十度,再勾兑下,三十度不错了。

  没有玉米,否则玉米酒也能轻松上到六十多度,口感跟其他酒的口感还不一样,喝一口感觉嗓子眼堵了块棉花。

  灯笼与火把都点着,最显眼的位置放了一辆车把上系红绸子的独轮车。

  “瞧瞧这做工,比老六刨的好多了,这圈是钢的啊?呦呦呦!刘三哥,可舍不得推到路差的地方。”

  有人看着车,小心地用手摸车圈,满眼羡慕。

  车推回来的时候用木头轱辘,到家后换上钢圈的,让邻居们观赏,这轱辘估计不会推着用,要留着,留生锈……

  此人口中的刘三哥就是种紫苏的大叔,姓刘,在附近同姓中排行老三,也不是很准,有人可能觉得自己是刘三。

  车推回来,属于家中的大件,守不住秘密,干脆扯四尺红绸子,二尺一条,系在车把上。

  风大的时候,家中女子当纱巾用,要么再于上面刺绣,弄两个漂亮的手帕。

  至于为何不用更适合刺绣的白绸子……那个代表不了喜庆,谁会扯两条孝带挂车上!

  就像买手帕一样,之前是没有卖黑手帕的,后来才有,黑手帕那一块,正好适合缝在胳膊袖子上,如果是为隔代长辈戴的,加一个红色的小块。

  此刻十二户人家是关系最好的,包括能借独轮车的那家,这家人有一丝高兴,又有一点失落。

  终于不用再为借不借车为难了,毕竟用的时候都是大家忙的时候,平时无所谓,随便推。

  刘家多了辆独轮车,便少借一家,自己家轻松。

  同时又因为别人有了车,不管自己家借了,自己家对别人的用处似乎变小了。

  “刘三叔,咱家用车的时候,能借吗?”

  旁边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眼就喜欢上这辆独轮车了,推出去给别人瞧见,可是很威风的。

  “瞎说话,这车怎能借?燕王殿下赐给刘三哥的,旁人推了要抓起来杀头的。”

  孩子的母亲拍儿子一下,什么你都想借,不要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