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东都洛阳95(1 / 2)

大业十一年,十二月,大隋天子御驾,浩浩荡荡的南下回到了东都洛阳,这座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的古地,虽逢乱世,却依旧昌盛。

洛阳身为历朝都城,经历了数次更名。

夏朝时为斟鄩、洛邑!

商朝时为西亳!

周朝时为郏鄏、王城、天室、成周、中或(国)!(中、国二字最早的记载)

秦朝时为洛阳!

直至隋朝,洛阳历经变化,这座见证了历史演变的古地,在大业元年的时候,杨广下令重新营造。

如今这片饱经沧桑的古地,再次成为了天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是重新焕发出了它的新生。

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在辉煌壮观的洛阳城中,杨倓的心中说不出的感概,“杨广虽是好大喜功,但雄心与眼界,真配得上是雄主。”

杨广决定迁都洛阳东都,除了分割削弱关陇门阀的权力外,还有重要的原因。

关中的土地虽然肥沃,但已经在渐渐开始退化了,尤其是连年发生水旱灾害。

而且,生活在帝京大兴的人口,越来越多。

关中已经供养不了那么多人。

开皇年间,关中就闹过饥荒。

连文帝想尽了办法,都无法解解关中人口的口粮问题,不得不率领着饥民,到洛阳就食,而且,在开皇年间还不止一次。

而当时,不仅洛阳有丰富的粮食。

江南地区,也是已经经历了六朝时期数百年的开发与发展,又不像中原地区时不时经历各种大战,生产几乎超过了黄河流域。

因此,江南地区的粮食成为主源。

可是,将粮食运到关中,太难了。

故而打造东都便是成了势在必行。

而当时,大隋也才统一天下二十余年。

除了大隋的基本盘关中外,东、北、南三面,表面上看起来稳定,其实内里却是暗流涌动。

在文帝时期,虽然文帝已经引进这三面的势力进入朝廷了,但关陇门阀却依旧是一家独大。

这般被受到排挤,这三面的势力必然会人心思变。

而关中距离这三面又太远,在没能让这些势力达到平衡之前,对于掌控整个天下极为不利。

这般持续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又会成分裂局势。

为了维护大隋的稳定,杨广也不得不迁都到洛阳。

洛阳在周朝时就有“宅兹中或(国)”,大意就是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

也的确如此,洛阳的水路,乃是连通了东西南北,有利于掌控整个天下。

只不过后来杨广玩的太狠,玩脱了。

“建造这样一座辉煌壮观的都城,耗尽民力财力,在当世人眼中,那完全是残暴无道。”

“但对于后世,却有着莫大的功绩。”

“首先得利的便是李唐王朝。”

杨倓看着充满繁荣景象,生活着近百万人口的这座壮观都城,心中不甚感叹,“杨广也不会知道,在历史上他建造的这座都城,会让他表兄家的李唐得利吧。”

杨广用一年不到时间修建的这座东都,每月用工的人数达到了两百万,更耗费大量钱财。

这样背负了无尽的恶名,却让李唐摘取了这颗丰硕的果实。

李唐初期时,迫于形势,只能定都长安,但洛阳依旧是李唐重点经营的陪都,成为长安的大血包。

在李唐高宗时期,实行两京制,再次将杨广建的洛阳定为东都,政治、经济、文化开始移到洛阳。

在武周时期,洛阳更名为神都,成为帝都,晚唐更是都城。

这皆是在杨广打造的东都基础之上,发展繁衍出来的繁荣。

而这一切都表明,杨广的选择是正确的,关中成为帝都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迁都,哪怕是强盛的李唐,也不得不渐渐迁都到东都。 若由李唐来打造东都,也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