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苏威前来114(1 / 2)

杨倓回到兵部,让人将开皇年间至大业年间的灾情资料拿了过来,当花了大半天时间将大隋发生过的灾情整理出来时,不由吃了一惊。

大隋从建国到现在,三十五年间,发生过的自然灾害高达三十六次,几乎每年都有自然灾难发生。

水灾、旱灾、疾疫、地震、山崩、火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几乎发生了个遍。

其中水灾发生的次数最多,达十一次。

其次是旱灾,达八次。

再之后便是地震与山崩,达六次。

而这些自然灾害,大部分是发生在文帝时期。

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有十六年发生了大小不等的自然灾害,共计有二十七次。

杨广继位到现在,共计自然灾害九次。

别看次数少,要知道杨广继位到现在,才十一年。

而从开皇到大业的自然灾害,大多是以北方为主,南方发生的灾害为个位数。

北方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几乎是南方的九倍。

而北方的自然灾害,又以关陇、河南、山东为主,河北次之。

自古以来,这些地方都是民风彪悍之地,这般发生自然灾害,那真就是要命。

“这些地方的民生若是得不到解决,即使将叛军平了,也会反反复复的反。”

“去将开皇年间到现在的赈济之策给我拿来。”杨倓吩咐兵部的几位官员道。

“是!”那几位官员慌忙快速去取资料。

兵部是不管这些事的,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资料,需要到其他的部去取资料。

如今杨倓在朝堂上的声望已经不低,各部的主事官员大多已是有亲近杨倓之意,即使没有亲近杨倓,也是很明智的没有得罪杨倓。

毕竟取一些往年的资料,也不是严重事,也就没人在此事上刁难杨倓派去的人。

片刻之后,几位兵部官员便是将资料取了回来,堆叠在了杨倓身前的桌子之上。

那真的就是堆,而不是摆。

资料太多了。

“燕王,不如由我等将这些资料中重要的资料挑选出来,再由你查看吧。”一位官员看着如此多的资料,实在不忍杨倓一个人劳累,提议说道。

这的确能大大减轻工作量。

“不用了,你们去做自己的事情。”

几位官员听着杨倓这句话,只好退去,但心中不由对杨倓升起敬佩之意。

这位燕王如此年少便这般亲力亲为,不容懈怠马虎,贤王之名名副其实啊!

不管将来会怎样,至少现在在这位少年燕王身上,他们还能够看到希望。

对于大隋历年的灾情与赈济这件事,这等关系到民生的事情,杨倓实是不能马虎,他必须要了解到具体的情况。

面前堆叠的资料虽多,但杨倓丝毫没有懈怠之意。

他拿起堆在桌上的资料,仔细的查看起来。

杨倓自与前身杨倓彻底融合之后,不仅记忆与两世身体力量得到了融合,在精神方面,也是得到了融合与增强。

杨倓哪怕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头脑也能非常清晰,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渐渐的,阳光从屋中徐徐的退去,光线开始暗淡了下来。

当最后一抹阳光消散时,赵忠走进了屋子,见着杨倓专注于查阅历年的资料,他轻手轻脚走进屋中,点燃油灯。

随后,赵忠又与其他亲卫,将火炉搬到了屋中。

炉内的热气,徐徐弥漫在屋中,给屋子增添了几分暖意。

时间流逝着,六部与各监各寺的官员,已是完全离去,唯有兵部杨倓所在的这间屋子,还亮着时而摇曳的灯火。

整个东城静悄悄一片,仅有禁军巡逻脚步声,时而响起。

城外的打更之声,不时的飘散而来,一更,二更,三更……

天空依然飘着雪,但并不大,很柔和,那种柔和,就像是在抚慰这座渐渐焕发出一抹新生的东都洛阳城。

雪夜依旧美丽。

鸡鸣声在洛阳城的各处陆续响起。

黑夜渐渐褪去,天色渐渐亮起来。 苏威一大早便是去到了杨倓的燕王府,得知杨倓一夜未归时,他不由有些诧异,杨倓一夜未归,这是去了何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