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绛郡民生危急195(2 / 2)

他需要亲到城中查看,了解具体情况,以便尽快推行行政。

李智云听到杨倓这句话,面露为难之色,“燕王,我所带的衣物中,没有质朴的服装。”

李元吉也忙不迭点头,瑟缩道:“我也没有。”

也是,像李家这种大贵族,的确不会准备质朴的服装带上。

杨倓看向了那位郡衙的官员,“你去准备四身质朴的服装送来。”

“喏。”那位官员丝毫不敢怠慢。

杨倓示意李智云与李元吉在门口守着后,与马孝走进了住宅之中。

屋中再无旁人后,杨倓向着马孝问道:“孝,你是否有到陈叔达暗中与叛军有勾连?”

马孝之前见杨倓与陈叔达那般亲切,还以为杨倓对陈叔达非常信任。

他正在想该如何向杨倓进言,陈叔达不可信。

这般听到杨倓问出这句话,他立刻知道了,燕王并不信任陈叔达。

马孝一下子放下了心来。

他回答道:“燕王,臣没有查到陈叔达与叛军有直接勾连。”

“但一些事情,却是有猫腻。”

杨倓道:“你细说。”

马孝随之说道:“推行新政的诏令,已经到绛郡有一个多月。”

“本来,陈叔达可以借助推行新政一事,重新凝聚一些分崩离析的民心,建立起郡民对朝廷的信任。”

“可陈叔达丝毫没有宣扬新政一事。”

“而且,连济北公也不知道推行新政的诏令已经早到了绛郡。”

杨倓心中一寒。

这必然是陈叔达刻意瞒着樊子盖。

这样做的目的,恐怕就是要让樊子盖兵败。

若是陈叔达大力向叛军宣传新政一事,叛军军心必然不稳,樊子盖也不会那般狼狈惨败。

马孝续道:“燕王,仓城如今的粮食所剩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济北公的兵马消耗了,而是落进了叛军手中。”

杨倓听到这件事,双眼一眯,“具体说。”

马孝道:“济北公之前率领大军平叛,的确是急需粮食与兵器。”

“陈叔达收到济北公送回城的消息后,便是立刻率领府兵从仓城运送粮食与兵器,前往济北公驻地。”

“在路途之上,叛军杀了出来,劫走了粮食与兵器。”

“而且,这不止一次。”

“据我查知,陈叔达一共向济北公运送了七次粮食与兵器。”

“其中有三次被叛军半道杀出所劫走。”

“还有一次,也是被半道杀出的叛军劫走,但被济北公派出的兵马即时追杀,才将叛军劫走的粮食与兵器重新夺了回来。”

杨倓听完这些事,心中对陈叔达已是起了杀心。

若说一次中了叛军的埋伏,被劫走了粮草兵器,这也不可疑。

但这般四次中埋伏被劫走,那不仅是可疑了,完全就像是在给叛军送粮草与兵器。

若非如此,叛军也不可能这般清楚陈叔达的路线,次次都埋伏的正好。

杨倓问道:“陈叔达的兵马有死伤吗?”

马孝道:“有,陈叔达也在叛军的伏击中负伤。”

杨倓不再问下去。

他之前本来只是想将陈叔达弄走即可,但现在听完这些事,他已是对陈叔达起了杀心。

陈叔达已是明显有了反心,留不得。

这般直接杀了陈叔达是不行的。

陈叔达虽然被杨广外放到了绛郡,但杨广对其还是有信任感,这般没有有力的证据便杀了陈叔达,过不了杨广那一关。

而且,即使找到有力的证据,也得将陈叔达押送回东都,让杨广发落。

他没有权力杀陈叔达。

不过,若是找到一个杨广质疑不到他头上的机会,也可一举将陈叔达杀了。

“燕王,衣服送来了。”这时候,那位郡衙官员的声音在住宅外响起。

杨倓暂时抛下了这件事。

目前杀不了陈叔达,得慢慢来。

片刻之后

杨倓换上了一声质朴的服装,他率着同样换上质朴服装的马孝、李智云、李元吉,离开了郡衙。

步行在了郡城中。

“郡城民众的情况如何?”杨倓走在街道上,一边观察着城中的商铺与行人及小贩,一边向着随在身旁的马孝问道。

“民生岌岌可危。”

马孝神色有些凝重,“目前城中缺粮缺盐,很多人家里已经断粮断盐。”

“缺盐?”杨倓眉头不由一皱。

在文帝建立大隋的第三年,也就是开皇三年,便是了诏令,废除了天下的盐禁,凡事盐池、盐井,朝廷与百姓共之。

大隋不仅不再收取盐税,还允许私人制盐。

盐乃历朝历代重点监管的东西,能给国家带来莫大税收,使国家富足,但直到现在,大隋都没有废除文帝的这一诏令,即使杨广这般任意施为,也没有恢复收盐税。

“怎么会缺盐?”

这般将盐与天下百姓共之,不收盐税,允许私人制盐,郡城的郡民怎么会缺盐?

“郡城的盐已经被那些大商贩与家族把控,平民百姓已经没有了取卤水的地方,无法再自制盐,只能到他们那里去购买。”

“据我之前查知,在叛军还势弱时,这些大商贩与家族还有所收敛,盐价处于寻常价格。”

“但随着叛军的势大之后,这些人便是趁此机会不断太搞了价格,目前绛郡的盐价,比之东都的盐价还要高了二十倍。”

杨倓的面色冷了下来。

盐是人的必需品,若没有盐,人体便会虚弱无力。

可普通人已经无法自制盐了,哪怕盐再贵,都得购买。

朝廷利于天下百姓的政策,如今却是成了这些大商贩与家族的吸血利器。

“而粮食方面,那些大商贩与家族,也早就囤积了粮食。”

“我暗中查探了一下,这些粮食是之前从百姓手中够得,还有从官府够得。”

“他们一直囤积起来,趁着叛军作乱的这段时间,不断提高价格。”

“到如今,粮价已是达到了东都的十倍。”

杨倓听到这些话,面色已是变得铁青。

自古以来,当国家有难之时,消息灵通的这些大商贩与家族,不是想的解救危难,而是变成可怕的吸血恶魔,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