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转嫁矛盾201(1 / 2)

数以万计的民众目光注视中,杨倓坐在战马上,扫视着全场,亲和的朗声道:“郡民们,我便是你们听闻的大隋燕王。”

“来到郡城的这些天,为尽快了解到绛郡的民情,实是无法抽身。”

“直至今日,才得空来仓城。”

“我来看看大家,是否领到了粥,是否买到了低价粮食。”

目光环视一周,杨倓朗声续道:“施粥与售卖低价粮,是我下的诏令。”

“是为了让大家渡过这一难关。”

“若官吏在此间有作奸犯科,苛待大家,我必严惩不贷。”

民众终于是确定了,这位英武的少年郎,果真是大隋燕王。

听着杨倓说出的这一番话,一众民众不由升起了激动之意。

一直听闻这位大隋燕王贤明,他们抱有莫大怀疑,并不信。

如今这般亲眼见到了,他们终于有些信了。

至少,这位少年燕王一来,便是励精图治,第一时间施粥,次日又开放售卖低价粮食,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

“燕王如传闻中贤明啊……”

“施粥与售卖低价粮,还有盐与其它必需品,皆以低价出售给我们,这是何等贤明……”

“如今,在燕王的这些贤明诏令下,我们有活路了啊……”

“一直听闻燕王忧民恤民为民,现在我终于是相信了……”

张牧、裴善、裴义看着这一幕,听着郡民们说的这些话,由衷的松了一口气,对于杨倓,他们发自内心的更加崇敬。

在燕王没有来之前。

他们虽然已经连续几天施粥与售卖低价粮了,但民众们依旧是对朝廷没有多少信任感。

他们没人能够令得民众信服。

如今燕王这般亲自到来,一番话下来,可以直观的看到民众的态度在发生转变。

就如燕王在民众的心中,已然成为了主心骨!

杨倓抬了抬手,现场很快安静了下来。

杨倓叹了一声,“贤王之名,不敢当啊!”

“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负了大家对我的爱戴。”

“绛郡的民情,我已经了解到了,着实让我为之心痛啊。”

“看到大家这般受苦,我着实寝食难安啊!”

杨倓怅然而叹。

叹声中的那种痛心之意,仿佛有着莫大的感染力,让得一众民众受到了感染。

他们静默的神情中,泛现出对杨倓的信服。

怅叹声落下,杨倓的神情中又泛起坚定,他朗声说道:“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你们是大隋的子民,无论形势有多难,我当全力以赴。”

“我来到绛郡,便不能负了你们对我的爱戴,不能负了大隋对我的重托。”

“诸位再多等待些时日,绛郡的情况必能好转。”

“我必能带领着大家,走出目前的困难。”

一众民众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的洋溢在了脸上。

“好啊,有燕王这些话,我誓死也要拥护燕王。”

“燕王是真切的将我们当成了子民,一心为我们解困苦。”

“这是燕王对我们的承诺啊,我们岂能再质疑。”

民众们皆是感觉到杨倓话语间的真心,更感觉到了杨倓治理好绛郡的决意。

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他们着想的亲王,他们岂能不爱戴?

杨倓见着民众已是信任了自己,已渐渐将民心拉拢到了倾向朝廷,他也不再过犹不及的说下去,策马走进仓城。

裴曦、裴世锦、张牧、裴善、裴义、陈叔达,纷纷跟上。

其余一众官吏,皆是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午的施粥做准备,以及继续售卖低价粮,与其余日常所需货物。

来到仓城的办事署,陈叔达上前道:“燕王,仓城这些天……”

他正要向杨倓汇报仓城的情况,却被杨倓抬手阻止下来。

杨倓道:“子聪主持着仓城,我放心,不必再汇报了。”

被杨倓这般信任,陈叔达有种受宠若惊感。

心中也是越加放心了下来。

杨倓能这般信任他,他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杨倓问道:“子聪,这些天,你与一众官吏皆在仓城用食?”

“是的。”

“你吩咐下来,从今日起,在施粥期间,所有官吏及府兵与民同体,皆食施的稀粥,包括我在内,皆是一样。”

“燕王之躯,怎能食这等民食。”

杨倓神色一寒,“不食民食,怎能知民苦?”

陈叔达见着杨倓神色寒了下来,忙道:“臣谨记燕王之言。”

杨倓的神色缓和下来,叹道:“如今绛郡的形势,急需将民心拉回到朝廷,让他们对朝廷,重新建立起信任。”

“你们代表着朝廷,与他们一起食稀粥,方能让他们信服。”

在陈叔达的心中,这些平民百姓死不死,能不能活下去,他根本无所谓。

他是南陈人,还是南陈的皇族亲王。

南陈虽然已被灭多年,他也在隋廷任职,但他并没有多大归属感。

尤其是,现在还是被外放到了绛郡,他的心中更加没有了归属感。

他和之前同为南方人的樊子盖一样,对绛郡的人死活根本不在意。

但如今杨倓已经下达了命令,他也不敢违逆。

“臣这就去吩咐。”陈叔达也不敢再怠慢,慌忙离去。

杨倓察觉到了陈叔达刚才回答时的心口不一。

现在绛郡局势不稳,还得让陈叔达配合,待绛郡局势稳定,顺利的推行了新政之后,再筹谋惩治陈叔达也是不迟。

这一天,杨倓便是留在了仓城,观察着仓城前的景象。

的确如张牧之前的汇报一样,在仓城施粥的时候,有些人虽然穿得破烂,扮成穷苦的平民百姓,但气色却是很好。

而在仓城的另一面,售卖低价粮食与货物的地方,根据裴善的汇报,前来买低价粮与货物的人,比之前多了很多。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岳家等家族派了更多的人来买粮。

还有大量的平民百姓从岳家等家族手中,贷到了钱财。

杨倓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并未让人干涉。

甚至领粥处与售卖低价粮这两处地方发生争吵,他也没有让人干涉。

任由民众与岳家等家族派来的人,发生争吵。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激起普通百姓的怨气。

时至入夜时分,杨倓在离开仓城之前,叫来了裴善与裴义,询问道:“今日售卖出的低价粮,比昨日多了多少?” “多了两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