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5(1 / 2)

  “回头看着你表弟和表妹,让他们放假过来住些日子,你舅舅不在家,舅妈性子跟个面团一样,那俩孩子跟着他们肯定要遭罪。”赵月季对爹妈有意见,但对弟弟妹妹还有他们的孩子却是有着怜爱。

  “妈,我表弟和表妹这会儿已经在家顶半个劳力了,哪里还能和以前一样跑咱们家一住一夏天啊。”

  十四五岁的孩子在农村已经要开始学着养家糊口,赵家那情形,孩子就更得吃苦头。

  赵月季心里发涩,好多事她其实都有心无力。

  赵家建国前已经败落,除了他爹败家整日在外面浪荡外赵月季亲妈则是极其爱看大戏和串门子,公婆活着时她还能克制一些,公婆都去世后便真就一出去一整天见不着人,和赵爹正真是天生的一对儿。

  赵月季从十几岁开始就要操心弟弟妹妹的吃喝拉撒,后来家业差不多败光时,赵月季也长大到了嫁人的年纪,只是到那时候她爹妈借下外债,家里值钱的全典当了还不够利息的,爷爷留给她的嫁妆也只好让爹妈拿去典当。

  因着这样的父母又拿不出嫁妆,赵月季婚事就不好找,她妈当时稀里糊涂听着娘家嫂子哄骗,差点就答应把赵月季嫁去早就破落的娘家,要不是当时赵月季自己立得住,真就是被亲妈血坑。

  赵爹虽然不着调,但也不愿意闺女嫁给大舅子那个混账儿子,他混账但不妨碍他瞧不上别人儿子也混账,而且大舅子家拿不出一分钱聘礼,他怎么可能白答应嫁个闺女过去?

  因为丈夫反对大闺女也不乐意,赵月季她妈在家骂了一通后还是回娘家推了婚事。

  只是赵爹知道他们两口子“名声在外”,那家底殷实有厚聘礼的婆家就不好找。

  云海生当时托人提亲赵爹其实也不满意,嫌弃云家不但穷还没个父母兄弟支应,可赵月季却让她爹答应下来。

  她悄悄打听过云海生本人,说是还算能干是个能养家的,聘礼能拿出三担粮食和十块大洋,还答应姑娘嫁过去可以啥嫁妆不要。

  赵月季看够了家里殷实但儿子败家的,她爹她舅舅们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找个勤快本分人品好的在赵月季眼里比啥都强。

  败了老爹留给大闺女的嫁妆,两口子本来就心虚,所以大闺女乐意的婚事,他们便没怎么为难,当然未必没有惦记着云家没公婆,闺女嫁过去不受气不说,说不准还能偷偷补贴一点娘家的缘由。

  说真的这算盘还真让他们两口子打着了。

  赵月季出嫁后,弟弟妹妹都还小,没了大女儿管束赵爹两口子不着调的事有增无减,给娘家擦屁股的事儿结婚头两年赵月季两口子没少干。

  后面赶上建国,社会环境大力整治,没了好些耍钱的地方,赵家那些债主跑路,外债自然不了了之,赵家也总算可以喘口气,靠着赵爹那份药店工作能勉强养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