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43(1 / 2)

“另外那2亿美元和离岸公司账户已经按你所说全部准备好,明天一早配给你的专业团队就会过来了。”祁昭继续说道,这次这笔巨额投资可是让他和容清都犹豫了许久。

“好的,祁伯伯,我不会辜负您的信任的。”沈曦激动地站起身来,心中又有些按捺不住的紧张,就是明天了吗?

那2亿美元的彩票奖金在4月就已经领取出来了,但数额巨大想要转回国内有些麻烦。而且这次彩票这么轻易的就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容清和祁昭也有些不淡定了。虽然他们都知道彩票这种事不可能长久,但还是旁敲侧击的问过沈曦,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赚钱。

既然这个世界的发展与前世相同,那在这个世界的1998年沈曦凭借搜索引擎可以赚钱的方法简直不要太多,但到底应该做什么呢?

毕竟现在不是她个人要赚钱,那么小打小闹自然满足不了需求。

沈曦通过脑中的搜索引擎翻阅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久后最终确定了一个目标——互联网泡沫。

90年代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产生的投机泡沫。在2000年3月10日nasda指数到达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

其实这场资本泡沫的主导者并不是互联网行业,而是由另一个行业所导致——金融业。

1994年,mo浏览器及worldwed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

1996年,对大部分m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

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

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这种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这种可以低价在短时间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人士、向他们销售及通讯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因而改变。

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极低成本联系起来。

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大量投资。

在此期间,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的互联网公司。

一小部分公司创始人在股市泡沫的初期公司上市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些早期的成功使得泡沫更加活跃,繁荣期吸引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个人投资,媒体报道了人们甚至辞掉工作专职炒股的现象。

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风投家目睹了互联网公司股价的创纪录上涨,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谨小慎微,选择让很多竞争者进入,再由市场决定胜出者来降低风险。

在这些企业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却由于新颖的“”概念,仍能将创意出售给投资者。

一个规范的“”商业模式依赖于持续的网络效应,以长期净亏损经营来获得市场份额为代价。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够的品牌意识,以便收获以后的服务的盈利率。“快速变大”的口号诠释了这一策略。在亏损期间,公司依赖于风险资本,尤其是首发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开销。这些股票的新奇性,加上公司难以估价,把许多股票推上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并令公司的原始控股股东纸面富贵。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如微软、ibm等,不仅具备优秀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把握未来市场的能力,更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人们对科技股热情高涨。 然而也有一群互联网企业,在投资人、砖家学者,以及其自身的包装下,轮番上演公关秀,鼓吹着极其美好的未来,吸纳了大量资金。盲目的逐利热情,再加上一些机构的隐秘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当时科技股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虚高,甚至疯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