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快乐你不懂_分节阅读_第366节(1 / 2)

  还要怼脸拍特写,克拉拉叫苦不迭,早知道自己就不掺和这事儿了,哪怕她才24岁也觉得这事儿太残忍了。

  她虽然在英國长大,但在泡菜国那段时间深受当地风气影响,把化妆视作女人的头等大事,脸上不带妆是不能出门见人的,反正王权没见过她卸妆的样子。

  两人虽然曾在一起睡过,但通常都是等王权睡下之后她才卸妆,等王权醒来之后她已经上妆了,就很神奇。

  卸妆的过程王权没有参与,范兵兵自信满满,克拉拉心怀忐忑,其他人也各有各的想法,时不时还打量一下旁边的人,这种时候年轻确实更有优势,胶原蛋白还没有流失,不过女演员如果工作太劳累的话也容易疲惫。

  最后12个女演员依次从隔壁房间回来,走到摄像头面前拍正面侧脸,王权看着她们,感觉都还不错,没有那种卸妆之后就从美女变丑女的情况。

  王权见她们中一些人似乎不太自信,忙表示肯定,“你们真的卸妆了吗,不会是收买化妆师了吧,怎么还这么漂亮。”

  王权的话虽然夸张,不过很让人受用,这么大牌的导演还愿意哄女演员,如果在片场也这样的话,简直就是演员的福音。

  王权一通心理引导,大家都重拾自信,不过张雨琪还是问了一句,“下一环节开始之前能不能先让我补个妆啊。”

  王权微笑摇头,张雨琪叹了口气,她最近熬夜严重,状态不是很好,黑眼圈明显,皮肤也有点油,虽然小小年纪,但却显得一把年纪了,看起来还不如能生出她的李兵兵显年轻。

  “第二个环节考验的是各位的智慧,需要做一套卷子。”

  接下来王权给了她们发布了试卷,还是二十道题,每题五分。

  张婧初、余南、卢静姗一喜,看来还是跟男子组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嘛,然后卷子到手之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这些题目跟《鬼吹灯》也没什么关系嘛。

  比如第一题,“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看到这个问题范兵兵一整个人头都大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晓冉也很头大,她不好意思地问,“有时间限制吗?”

  王权,“没有,不过第一个交卷之后,十分钟内就要全部交卷。”

  所以什么时候交卷取决于第一个交卷的人,众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了牛津学霸嘉玛·陈。

  嘉玛·陈卸妆之后可能是颜值最普通的,属于混血混的一般的,论颜值的话,三个混血儿里卢静姗比她强,而许伟甯算是三人最漂亮的一个。

  但是说起这种逻辑问题,她一个学法律的简直信手拈来,而且后面还有一些数学题,人文常识题,哪怕是关于华夏的典故也难不住她。

  所以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她就完成了所有题目,她看了一眼现场同样算是正儿八经上过大学的张珺甯,她也快写完了。

  至于最慢的这会儿可能还在掰扯第一道题。

  王权喝了口,“写完就可以交了,对手的分低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啊。”

  嘉玛陈很听劝,直接把卷子交给王权,王权设了一个倒计时并现场判卷。

  这下子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好几道眼神怨念地投向嘉玛陈,只剩十分钟了,第一道题没搞明白的选手赶紧看后面的,先把简单的搞定。

  十分钟一到,王权让所有人放下纸和笔,就像高考那样,他让克拉拉把卷子收上来,开始判卷。

  而12名考生也本能地开始了考后交流。

  “啊,第五题选B啊,我选的D。”

  “我们都是选B啊,多简单啊。”

  “完蛋了,那我也错了!”

  嘉玛陈很想说,其实那道题选C,只是除了张珺甯外没人愿意跟她交流,很多人都没做完题目,把怨气撒到了她头上。

  因为都是选择题,所以看得很快,“好的,现在要公布答案了,你们的分数和排名关系到后续的考核,所以很重要,你们想先看最高分还是最低分?”

  “最低!”

  都想看最低分,好像最高分已经确定了,没什么悬念。

  “好,最低分是10分,范兵兵……”

  范兵兵的心里一下子揪了起来,果然都选C不靠谱啊!

  她刚准备说点什么挽尊,王权继续道,“你觉得会是谁?”

  范兵兵,“啊?不是我吗?”

  王权,“不是你,她的名字是两个字的。”

  现场唯二是两个字的余南和舒琦对视了一眼,气氛紧张而尴尬起来,舒琦举起手调侃了一下,“其实我叫林立慧来的。”

  “哦,这样啊,那获得10分的选手是三个字的。”

  “噗嗤!”

  范兵兵直接笑出声,舒琦无奈站起来认领了她的成绩,并认真道,“我希望以后的演员都能学好文化知识,刚刚答题的时候真的太煎熬了。”

  舒琦家境贫寒,只读到了中学就被迫停止学业,16岁就签约公司当了模特和广告女郎,可以说是现场文化水平最低的一个,也没少吃没文化的亏,今天又吃了一个。

  “下一个我们公布张雨琪的成绩,你觉得自己能有多少分。”

  “怎么也得50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