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3(2 / 2)

麻烦。

晏衿不想和唐毅河扯有的没的。

她冷着脸,“我一直都这样,您习惯就好。”

从某种角度来说,晏衿的用语礼貌而恰当。

唐毅河脸还是拉了下来。

孩子是不能顶嘴父母的,这就是唐毅河最简单的逻辑。

“爸知道你离家多年受了委屈,可是接回来你之后我有对你不好吗?你是爸爸的女儿,我难道还会害你吗?你怎么老是一副冷脸对人,在外面就算了,在家里对爸爸也要这样吗?”

晏衿听得太阳穴生疼。

这种父亲对女儿的教导,若她年纪小倒是可能有效。

可她现在是读研究生的年纪,早已成年,这个半路出现的父亲,难以产生父亲的威力。

她什么都没有说,就连神情分毫不变。

唐毅河是个人精,尤为擅长看透人的心思,不然也不会得到晏无双的青睐。

晏衿对他的话毫不在意,顶多可能萌生厌烦的情绪。

他火气登时上来了,立马翻开了旧账。

“难道我有说错吗?我送你出国留学,你出国读书,一年都不给家里打个电话,如果不是我专程叫你回来,你是不是不打算回来了。”

他一口气洪水般汹涌而出。

最后一个字吐出,他还未喘过气,晏衿利落地开了口,嗓音清脆。

“是。”

唐毅河眼睛瞪大。

“你……”

晏衿不偏不倚对上唐毅河的视线,冷白的脸坦荡自然。

她不想浪费时间回国参加唐毅河的寿宴。

仅此而已。

在前天晚上唐毅河一通电话打来,寒暄几句后直入正题,告诉她——他要举办生日宴,希望她回国一趟,父女团聚。

或者说,该用“通知”一词更为准确。

晏衿陈述她有个课题要赶,唐毅河偏说周末总是能抽出点时间来的。

晏衿不习惯和人争执,唐毅河在电话里越说越来劲,从父女关系到中外教育,从孝顺之道到为人处世,甚至还能扯上成功名人轶事,当年这些人怎么挤出时间利用时间,不知是从哪个毫无考据的文章里看来的。

末了还引用鲁迅的海绵比喻。

总之她听了唐毅河的话回了国,唐毅河不仅不会认可她的忙碌,更多的是想“瞧,我就说完全是有时间回国的”。

废话连篇,晏衿耳朵自动屏蔽。

如同当年在迟家,白瑞雪在外边打牌打麻将或是单纯逛个街回来心情不好,硬是拿她当出气筒,从她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开始责备,讲到最后口干舌燥,看到她依旧面无表情的模样,气焰陡然增加。

唐毅河亦是如此。

讲了一大堆,晏衿连半句回应也无,神态如常。

一拳打在棉花似的。

唐毅河自己消化了自己制造的无用情绪。

他恢复成初见面时温和人父的模样。

“算了,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不说别的了。”

罚站般站在客厅听唐毅河教育,晏衿冷眼看着唐毅河的自我发言。

“我让保姆准备了饭菜,今晚我们一家四口团聚。”唐毅河让晏衿坐到沙发上去,他则坐在晏衿斜对面的单人沙发,然后同她讲了一堆家人要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之类的话。

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拿起手机,看到屏幕后,表情一凝。

他拨了一个号码,通电话时嗓门声不自觉高扬。

“许许呀……”

晏衿微微抬眸。

听着唐毅河的通话声,她打开手机随意翻翻。

微信最上方是迟枫晚好友验证通过的消息。

晏衿点进对话框。

下意识点开迟枫晚的头像。

头像颜色是金红色,大图打开,上面画的是一幅夕阳。

难怪眼熟,不是她看过这幅画,而是看过画中的景象。

在那间黑暗无灯的阁楼中,光线来自于打开的小窗。

每到傍晚,窗外夕阳能照满拥挤狭小的阁楼,时红时橙,是最上好的颜料,成功上色,渲染出静美之景。

那里没有校园同学嘈杂的议论,没有白瑞雪无端的责骂,唯有和谐静宁,静谧安好。

正如记忆中站在窗前、手持画笔的人,承载晚霞,平和雅静,仿佛和画卷融为一体。

小小的意外之客到来,无意制造出声音,将人从画中拉出,来到人世间。

那是晏衿第一次遇见迟枫晚。

她到了迟家好几天,无意中从迟媛辛口中知道迟家里还有一位深居简出的“小姑姑”。

看着和蔼的迟爷爷有一个比长子小了十余岁的亲女儿。

餐桌上没有迟枫晚的身影,屋子内的家具用品中也没有迟枫晚留下的痕迹。

迟枫晚的房间在楼梯口另一边的最深处,平时晏衿回房间,根本不会经过那边。

直到某天,晏衿和迟媛辛带回家的朋友摩擦出矛盾,她们堵着晏衿的路,晏衿不想惹是生非,为了躲避这群莫名捉弄她的人,她爬上楼梯,意外发现了阁楼。

那个没有露面的小姑姑竟然一直同住屋檐下。

无人在乎,仿佛禁忌,不能触碰,需要隔离开来。

她不知迟枫晚和迟家为何会有如此僵硬的关系。

可在当时,匆匆躲避的少女,推开阁楼门的瞬间,夕阳耀目,瞬间眯起了眼。

唯见朦胧轮廓,那人披着霞光,如神祇立于世,下凡拯救可怜无助的人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