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 2)

“什么不是,我家姑娘之前给你好几次银钱了。”那丫鬟又继续道,“我看着的。”

那丫鬟非常不喜欢这些人,这些人就知道找姑娘借银钱,姑娘手里头哪里有那么多银钱。之前,她们没注意手里头到底有多少银钱,想着一定不缺银钱花,也就给了他们,昨日再算银钱的时候,就发现她们带来的银钱已经去了一大半。

这让史湘云懵了,她现在还没有学过管家,却也知道这不大对。她们才在这村子待了不到十天,就花去一大半的银钱,那剩下的日子该怎么办。想要在这边生活一个月都难,更别说两个月了。

于是婆子就跟史湘云分析,从现在开始,不能再给村民银钱了,不管他们怎么哭闹,都不能给。要是不给村民银钱,她们还能过得好一些,大不了,她们悄悄地去京城找人要银钱去。

要是悄悄地去京城,只怕还是会被发现,史湘云不想被贾惜春发现她手上的银钱不够了,只能先不理会那些村民,先熬过这一段时间再说。

因此,史湘云默认了丫鬟的话,“我要休息了,你们回去吧。”

江婶子听出史湘云赶客的意思,见她们油盐不进,冷着脸带着女儿出去。等走出去后,就朝着院子呸了一声,“伸开双腿让人睡的贱货!”

什么富贵人家的千金,兴许是从窑子里出来的吧。

江婶子本来就不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大嘴巴,在史湘云这边受挫之后,就跟别人说史湘云的不是,说她小小年纪就不知检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那些难听的话,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贾惜春还住在村子附近的庄子上,当她听到关于史湘云的那些话,心想幸好当初让史湘云用化名。

苍蝇不叮无缝蛋,无风不起浪,即使史湘云是无辜的,那些人依旧会这么想,想史湘云必定有问题,才会被人那么说。

史湘云整天待在屋里,就是去村子里散步,也不理会其他人。那些人本来就不喜欢她,听到她的坏话之后,也没有人帮她说话。

村子里的人认为史湘云勾搭上大身份的人,不敢多走近,但这不妨碍他们在背后悄悄地说史湘云的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便是如此,周围的那些人都在说她的坏话,而她却不知道。

“让人告诉史姑娘一声吧。”贾惜春吩咐身边的丫鬟,“记住,别太刻意,让她自然而然地听到。”

史湘云要是跟贾宝玉去了西北,也有可能因为她是京城人,而不是西北人,而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又因为嘴巴刻薄惹人不喜,越发得罪人。

贾惜春一直都知道史湘云很能得罪人,却没有想到她这么能得罪人。

第125章 被害妄想症

庄子里, 贾惜春坐在屋子里,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她想要改变史湘云太难了, 除非来一个大起大落,让对方真正遭遇艰难的事情,真正落魄, 否则对方总觉得她父母双亡, 认为别人就喜欢欺负她。

现在的史湘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 不知道怎么过好日子。因为还没有及笄,还没有出嫁, 不用多跟贵夫人打交道,史湘云这样, 别人还能说她年纪还小不懂事。

然而,现实就是别人当着她的面说她小, 背后却说她不懂事。这是古代, 十几岁的小姑娘就应该成熟一点。

“嬷嬷,她这样的不适合贾宝玉,那个小妖怪。”贾惜春感慨,“他要的是一个能陪着他过苦日子, 还能打好人际关系的人, 哪怕只是温温和和的一个小女人, 都比史家这位好。”

“是。”谢嬷嬷应声,“史姑娘的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这些村民顶多就是嘴巴上说说,而稍微有些身份的人, 若是不高兴,指不定就设计她,让她遭罪。”

谢嬷嬷瞧着便觉得史湘云在史家没有被多么苛待过,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后宅斗争。史湘云这样的就算是给人当了正妻,若是不懂得跟人打好关系,很容易让婆家不满,也容易让那些妾室钻了空子。

像史湘云这种在外在表现得那么刻薄的人,正是别人厌恶的一种,容易跟她夫君失和。若是史湘云没有把那些刻薄的话挂在嘴边,那些丫鬟婆子也收敛一些,而是暗中动作,那便好许多。

“对啊,就是这样。”贾惜春对史湘云的观感有些复杂,虽然说这位姑娘时常说一些刻薄的话,但对方到底没有做什么坏事,就是嘴巴不好而已。这样的姑娘也应该有一段好一些的婚姻,不应该沦落到船上做陪酒女的地步,“她的身份尴尬。”

父母双亡,跟叔叔婶婶的关系又不好,嘴巴也不好,谁家愿意娶这样的姑娘。

贾惜春感慨,“她这样的人,能嫁给谁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