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 / 2)

“这倒是,我家那位还想说,被我打了几鞭子,什么话都不敢说了。”陆少华点头,女子出来做官,就有那些男子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大致就是她们这些女子不守妇道之类的,认为她们就应该待在内院。

江贵妃听后,若有所思,泰安郡主说的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少数,总有一些人想占女子的便宜,又说女子的不是,女子过得很艰难。可从小就受到三从四德教育的女子,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又有几个女子能跟陆少华这样,能鞭打夫君,婆家还没有意见的。要是婆家没意见,陆少华就不可能等到十八岁才嫁人,更不可能嫁给薛蟠那样的纨绔子弟。

江贵妃不认为薛蟠那样的人配得上陆少华,可惜又没有其他男子愿意要陆少华。所以这一位优秀的女子,就只能嫁给薛蟠那等人,好在薛家也是用心想要让薛蟠改过自新,才让陆少华那么折腾。

“打吧。”林黛玉开口,“薛家姐姐也是一位心思通透之人,她们对你的行为,必定没有什么怨言。”

林黛玉跟薛宝钗接触的少,但她大约知道薛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女子一点都不比那些贵女差,可惜薛宝钗生在商户家,就注定了很多事情,她必须顾及薛家,顾及薛蟠。

一个女子若是没有可靠的夫家,在婆家也很难过得好。可以说薛家要是没了,薛宝钗的事情也不可能过得多好。

没有人去管地上的郑秀才如何,这等人就是仗着有一个什么事情都替他扛着的母亲,他根本就不管那些事情。就算出事了,也不用他扛着,他的母亲会扛着。

出了郑家之后,贾惜春就没打算跟江贵妃一行人一块儿走,她不是女部的官员,没有必要一直跟着。这些人必定不可能让县衙草草了事,也不可能让丫鬟奴仆顶罪。

贾惜春看得出来,江贵妃想要真正做事,那么对方就一定会处理好素娘这一件事情,还会让恶婆婆的罪行暴露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婆婆有多么凶恶,郑秀才又多么无能。

这一件事情不是女子的错,也不能被那些男子说是女子不守妇道,认为女子没有三从四德。素娘已经做到那个地步,养着郑秀才跟他娘,这已经做得很好了,万没有夫君一直不赚银钱,一直花妻子银钱的道理,郑秀才又不是入赘。就算是入赘,也没有这样的。

贾惜春跟他们分开之后,就去素娘的父母家里,看看她的两个孩子。

素娘的兄长已经成亲,有了妻儿,好在她嫂子是一个性情温和又不多计较的女子,在公公婆婆把孩子接回家之后,那位嫂子也安排了住的地方,让人过去伺候他们。

不用别人说,那位嫂子就知道该怎么做,自己就跟公公婆婆提出让那双孩子住在家里头,养大他们,家里不缺那两双筷子。

素娘的父亲姓张,算是张东镇上的大姓人家,家里也富贵。张父当年就想给女儿说个好人家,让她衣食无忧,让她能幸福地渡过一生,却没想到女儿看上一个穷书生。

张父不是瞧不起穷书生,而是调查之后,发现郑婆子脾性不好,而郑秀才也不像是一个努力向上的书生。哪里有书生把妹妹当做丫鬟使用的,长那么大了,也不知道想办法赚钱。

若是一个品性好的穷书生,女儿要跟他在一起就在一起吧,偏偏那是一个有问题。然而,女儿偏要嫁,外面又有了流言,不能再给女儿说其他的亲事,就只能成群他们,张父就多给了一些银钱,还给了宅子,给了铺子。

谁成想,即使他给了这么多,郑家人依旧没有变好。

张父瞧着泰安郡主,红着眼睛,他气啊,“素娘这样,那是她咎由自取,就是苦了孩子。”

“是啊,就是苦了孩子。”张母看着外孙和外孙女,就觉得女儿怎么就那么傻,难道女儿平日就没有发现郑家人对她不好吗?陪嫁过去的丫鬟婆子都说了,郑家人对她没有那么好,怎么她就不懂得带着孩子和离呢。

至于张家女的名声,女儿早年硬是要嫁给郑秀才的时候,就带累了张家女的名声,他们现在也不差这一点,重要的是人活着。

贾惜春看着张父张母如此痛苦,再看看飘在空中的素娘。素娘现在再后悔都无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人鬼殊途的,素娘不能再照顾孩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把嫁妆要回来,就给她孩子吧。”贾惜春朝着那对兄妹招招手,“我呀,也没有什么东西好送给你们的。这两串佛珠手串你们戴着,还有这块玉佩,若是你们他日遇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拿着它去泰安郡主府找我。”

郑向南,素娘的大儿子,七岁多快八岁,他紧紧地抓着玉佩。虽然他不大,可他听明白贾惜春的话,外祖父之前就跟他说了一些事情,他和妹妹不能再回到父亲的身边,他还知道是祖母害死他母亲的,他和妹妹以后就得住在外祖父这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