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 / 2)

“女部那边还得多靠你在外走动。”皇后想到后宫那些妃嫔,“别让人有了可趁之机。”

“是。”江贵妃应声。

皇帝知道素娘的事情,却没有多说其他的,也没有去说那些书生如何。自古以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总有一些人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这种事情不可能杜绝,还是得看个人,毕竟朝廷对有功名的人也有各种要求,可惜不是每一个都能查得出来。

女子不闹腾,不上告,没人知道,可上告了就有用吗?不,还能官官相护,皇帝就要看看女部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能让那些女子做到什么地步。

第140章 孙夫人的死

林家, 林黛玉回到家里之后, 脸色不大好看, 可能是因为之前见了素娘的尸体, 后来又坐马车回来,有些颠簸。

贾敏见到林黛玉如此,颇为心疼, 只差开口让她别去做这些事情。可她明白这些事情对女儿有好处,现在辛苦一些, 以后有大用处。

有的人家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待在深闺里, 不应该去女部。贾敏不这么认为, 皇帝既然已经建立女部,女部迟早会发展起来,女儿早点进, 又有林海带着, 能少走很多弯路。

“你且忍着一些,若是身体实在不成, 再说。”因为林黛玉小时候的身体就不是很好, 即使现在养好了,贾敏还是担心女儿的身体,若是女儿撑不下去,那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么一点名头去了。

不是女官就不是女官,他们林家又不是非得要女儿如何了得。黛玉还有一个弟弟呢,林祈的功课也好,日后也能帮衬姐姐。

贾敏是真的关心儿女, 而不是嘴巴上说关心,行动上又强迫儿女做这个做那个。她还是得看女儿的态度,不能是自己觉得这样好,就让女儿这么做。

“没事。”林黛玉道,“还能做。”

去了女部之后,林黛玉就发现自己以前知道的太少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

林黛玉认为自己能做事情有很多,不用一直待在深闺里头。在家里,她顶多就是养花种草,再看看一些书,跟着书里的人一起伤春悲秋,看那些人的诗词,又在想那些人写诗词的时候在做什么。

书,固然是要读的。但是若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也是极为不错的。

整天对着书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是只读书,什么都不做,那也没有任何意义。

“女儿会坚持下去。”林黛玉坚定地道,“不放弃。”

素娘的事情让林黛玉意识到了很多问题,她不想故步自封,不想一直待在家里,她想做很多很多事情。即使她以前从未想过要做这些事情,也没有想过自己当女官,顶多就是想以后跟夫君琴瑟和鸣,可她现在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

“好。”贾敏点点头,没有多问。正如她从不多问她夫君,关于朝堂上的事情,她现在也不问女儿,女儿要是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就不说。

有的事情不能随便说出来,哪怕是亲人都不能说。贾敏都懂得,女部的事情也算是跟朝堂的事情差不多。

素娘的事情改变了好几个女子的看法,她们这些人一直都过得很好,就没有过过那么艰苦的日子。江贵妃亲自整理了案子卷宗,把卷宗放在了女部,让女部的女官也能随时查看,让她们知道外面的女子过得有多么辛苦。

在这时,孙绍祖的二伯来京城了,说是二伯,但跟孙绍祖的父亲是堂兄弟,不是同父同母的。孙二伯已经知道孙绍祖被废了命根子,这样的侄子再救回去也没有什么用,堂弟已经把外室接回去,庶出子弟也入了族谱,就更没有必要救孙绍祖。

孙二伯心里清楚,孙绍祖的所作所为确实很荒唐,太不着调了。若不是孙绍祖自己犯了那么多错误,又怎么可能被人抓住把柄。所以孙绍祖这样的人,没必要救,救回去后,只会折腾家里,折腾族里。

孙二伯也算是族里的族老,绝对不允许孙绍祖这样人带坏族里的名声。因此,他来到京城之后,没打算搭救孙绍祖,还帮着堂弟送给孙夫人一封休书。

“你们……”孙夫人气极了,孙家竟然给她休书,在这个时候给她休书。他们分明就没打算搭救孙绍祖,还要弃了自己,“不行,我不接受。’

“族里已经开过祠堂,同意了。至于你娘家,也同意了。”孙二伯道,这种事情自然是得在孙夫人在京城的时候,快刀斩乱麻,都剪掉,“你的嫁妆已经由你的兄长带回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