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 / 2)

皇帝都懂得,可身为皇帝,不能去计较那么多东西。要是计较了,那就太没有意思了,毕竟人家送女儿进宫,想的就是荣华富贵,而不是想着让女儿多爱他这个皇帝。

皇帝心里也清楚,这些女人不可能那么爱他,偶尔遇见一两个,他还觉得她们很傻,傻傻地爱着,而他根本就不可能对她们有多好。为了后宫平衡,为了前朝的平衡,他这个皇帝要考虑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可能那么爱她们,不可能给她们回应。

有时候遇见个别贵女非常爱皇帝,皇帝依旧不可能对她们太好,甚至不能让她们生下孩子,就是为了怕破坏朝廷平衡,也怕她们想要的多了。

“这个话本不错。”皇帝跟皇后道,丝毫不认为这个话本有什么问题,“话本还是得收些银钱,维持女部运作。”

那些贵女一定有钱买这些话本,为了支持女部,总有人带头去买。皇帝想得很好,只要有人去买了,后面就不大可能没有人去买,因为女部就是一个香喷喷的诱饵,让那些内宅女子蠢蠢欲动。

外头的脂粉铺子很好赚钱,这话本也得赚钱。那些女官回家说一声,必定有人行动,至于那些贫苦人家考上的女官,她们也知道要怎么做。抄几本,相互借阅,遇见不识字的,就只能说了。

关关话本有什么用,还得有说书的,多说一说。

那些想借着贵女上位的穷书生,还是掂量掂量他们的身份,别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皇帝对于那些抛弃糟糠之妻另娶的人,非常不满意,可是这种事情又没有那么好查出来,这一类的人多半不是好官。

“收着呢。”皇后道,“女部又没有户部的银钱支撑,样样都要花银钱,也得有生财之道。”

薛家捐赠的那些银钱看似多,但是花起来也特别快。皇后自然不会总想着让其他人捐赠钱财,没有人那么捐赠银钱。

又因为很多人都不希望女部发展起来,就更没有那么多人捐赠银钱了。掌管银钱的大多数都是男子,那些男子多半都是重男轻女的,就是想着家中的女子有出息,捐赠银钱也不可能捐赠太多。

所以女部就得有自己的营生,得让钱生钱,才能继续运作下去。户部的银钱是有一点,但是杯水车薪,户部那边还可能总是拖着。

皇后也想着把女部发展壮大,也想要用好名声,更想要女子能做更多的事情。她没有想着做什么女帝,也没有想着后代有女帝出现,就单纯地想多发展女部。

《素娘传》很快就传开了,很多贵女都人手一本,又因为话本上写着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让很多贵女看了之后都非常生气,想着那书生怎么能这么残酷地对待素娘,花前月下的时候说得那么动听,到最后却是为了素娘手中的银钱。

即便素娘为书生做了那么多,还生了一双儿女,在书生的眼中,她依旧是就他取银钱的地方。

不少男子看到《素娘传》的时候,都认为这本话本诋毁了书生,还有书生反抗。可当他们得知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还让他们去张东镇瞧,他们就有些心虚。心虚归心虚,但还是有人说这本话本不好,坚定地认为这本话本诋毁书生,要反抗。

有的书生就去衙门举报,说这本书各种不行,可是这本书没有触犯律法,衙门也不可能随意管,不可能去镇压。这是女部出的书,女部是皇后直接管理,太子妃也有插手的,他们这些官员可管不了。

那些大官现在还不觉得有什么,他们养女儿,又不是为了让女儿带着嫁妆去帮助穷书生的,自然是希望女儿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好人家,能给家族带来利益。至于白白给别人送人头送银钱,这种事情还是算了吧,所以他们默许家中的女儿看这个话本。

那些贵夫人也觉得女儿看这个话本不错,就别想着嫁给什么穷书生了,穷书生根本就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还会用她们的吃她们的,到最后觉得她们没用了,再弄死她们再娶。

要是那些贵女什么都不带,没有银钱,就那么跟那些穷书生在一起,看她们能不能忍受得住,而穷书生也不可能娶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女子。

什么才子佳人,那都是说的好听的,那些大团圆、洞房花烛的话本,很多都是那些名落孙山的书生写出来的,本身就没有参考性。那些丫鬟想着嫁给穷书生还能理解,因为她们想着做官夫人,而贵女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找个门当户对的,当官夫人也容易。

《素娘传》很快就火了,林黛玉颇为欣慰,心想自己还能做不少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