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 / 2)

“什么休不休的,哪里会。”尤大娘皱眉,“老太太是一个和善的人。”

“人家再和善,也不是让你们得寸进尺的。”尤三姐道,家里的人所作所为已经非常得寸进尺了。本来用威烈将军府的名义就用吧,用得差不多就好,别过头啊,偏偏她们不懂得分寸。

尤三姐在外唱曲的时候,还有人问她,说她不是威烈将军府的尤氏的妹妹么。是妹妹又如何,尤三姐知道自己跟尤氏不一样,嫁不了那么好的人,她心里的那个人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却也想有一天能跟他在一起。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管尤三姐说什么都没有用,尤大娘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可她不是尤二姐,控制不住自己的女儿,也控制不住南安郡王府的人,这才让事情到这个地步。

尤大娘也明白就算自己去道歉了也没有用,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道歉了之后,让她们再犯吗?

推己及人,尤大娘能理解威烈将军府的人阻拦她在外头,可她还是希望他们能原谅尤二姐,想着二女儿的日子不好过,想他们怜惜一下女儿。这种事情就是这样,理解归理解,却还总是希望别人能帮衬一下自己。

这种的就跟借钱不还的差不多,借了钱就是他们自己的,有借无还,还一直借。

别人怎么可能一直任由她们这么做,人情债不好欠,而且京城里的人物关系复杂,哪里能让尤家人那么作啊。

尤大娘被阻拦在威烈将军府门外之后,便没有再去泰安郡主府。她的辈分高,又是尤氏的继母,贾惜春是尤氏的小姑子,尤大娘要是去泰安郡主府,就有点利用辈分压人,让人见她的意思了。

因此,尤大娘在威烈将军府这边碰钉子之后,就没再去泰安郡主府,省得让双方更加难堪。

尤二姐和南安郡王府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本身就不大喜欢这些只拿俸禄不干事的权贵,得知南安郡王的骚操作之后,对他的印象更加不好。

一个郡王而已,又不是皇子,不用争夺皇位,往后院巴拉那么多有关系的人做什么,想跟这个府拉上关系,又想跟那个府拉上关系。

皇帝认为南安郡王就属于那种活得不耐烦的人,没有一点本事,就只知道瞎胡闹。因为这些都是开国功勋的后代,没有那么好处理,不能说抄家就抄家,还得有正正经经的理由。

等着吧,现在的这个南安郡王迟早会闹腾出事情来,总有机会收拾他。

皇帝依旧没有忘记要削掉那些人的爵位,抄了这些人的家。这些人,一个个不还户部欠银,就知道瞎折腾。最近有几家还了户部欠银的,还是因为太子的人动了手,那些人才吓得还了户部欠银,这让皇帝的心情一点都不美妙。

那些人总是仗着前辈的那点功勋,一直说他们的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就知道说这些胡话。

“让史家的人外调吧。”皇帝正在御书房,对着站在下头的太子道,“一门双侯,也得做点事情。”

只有让他们出去做事了,才好削了他们。

皇帝琢磨着还是自己在位的时候多削掉几个,那么在史书上,自己这个皇帝才能多一点功勋。不用总是给太子铺路,有的人和事就直接干了。

太子听皇帝这么说,就明白史家保不住一门双侯,就是一门一侯都不一定保得住。

“朕是皇帝,哪里有那么容易就容人呢。”那些人不是说他多疑,说伴君如伴虎么,那么他就更得做一些事情,皇帝不高兴,那些大臣们就别想安宁。

因为史家两个人都要外调,自然是打算拖家带口走,可是史湘云怎么办呢。她的叔叔和婶婶都不想带她走,偏偏她又没有及笄,不能直接嫁出去,让史湘云一个人待在府上,又不大好。

于是她的叔叔婶婶们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把史湘云先托给贾老夫人,他们都不想把这么一个麻烦带在身边。史家原本就没有什么银钱了,在京城的名声也被史湘云毁得差不多,不能再带着这一位一路毁下去。

史二夫人和史三夫人两个人就到了荣国府,见了贾老夫人,简要说明他们两家都要出京城,不好带着史湘云。他们打算把史湘云还有她的嫁妆留下,希望贾老夫人能看顾一下史湘云。

贾老夫人非常想拒绝,偏偏史湘云这样的还真不好找人看顾她。于是贾老夫人只能答应,却也直言,“她住我这边可以,却不是因为跟谁订了亲有婚约的。”

绝对不能因为史湘云住在这边,就让人以为史湘云和贾宝玉有婚约,就算外面有流言,贾家也不可能承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