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2 / 2)

甄家人在离开之前,甄宝玉还去见了贾宝玉。甄宝玉很小的时候见过贾宝玉,那也是很久以前了,他想在回江南之前,见一见贾宝玉。以后,他们可能很难在见面了。

贾宝玉跟甄宝玉长得挺像的,但两个人的气质不一样,贾宝玉这些年都很用功读书,反而有些书生气,而甄宝玉则像是刚刚有所觉悟的人。

在大牢里待了那么长一段时间,还有被押送进京的路上,甄宝玉发现甄家没有那么厉害,他以前看到的荣华富贵都是表面。出了大牢之后,家里的叔叔伯伯那些人又在争吵,都说因为对方才导致甄家变成这样的。

又因为甄家现在没有多少银钱,那些嫂嫂、婶婶,一个个也不高兴,这个家很快就分了。说是一块儿回去,但终究跟以前不一样。

甄宝玉以前很得宠,而如今,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多管他,也就是父母还带着他。以前那些对他好的人,现在都改变态度了,他才知道那些人以前之所以对他那么好,是因为有老太太在。

而老太太前一段时间去世了,在甄家被抄家半个月后就病逝了,消息还是奴仆让人送信来的。

甄老太太以前还能压得住一些事情,现在走了,压不住了。这些人便觉得老太太当年对甄宝玉太好了,觉得他们以前都没有享受那么多,都让甄宝玉给享受到了。

这让甄宝玉也无法,一个个冷嘲热讽的,说家里现在变成这样了,若是他能去读书,还能有点出息,否则就去种地吧。

贾宝玉不知道甄宝玉心里有多苦,见着甄宝玉之后,还极力安利对方,说家里的人做了不好的事情,他们这些小辈就应该将功赎罪。好好读书,以后去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帮助百姓,那也算是为家人祈福了。

甄宝玉没想到贾宝玉会说这些话,想到对方的母亲被流放西北,又想想自己的家人。如果能科考上,只怕不能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官,还是得当富贵一点的地方,好往上爬的地方。

否则要是去了贫穷落后的地方,凭借一己之力,哪里有那么容易就改变当地的情况,就算能改变,也得耗费很多年。等过去那么多年,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到时候再往上爬,不一定就能爬得上去,就更别说振兴家族。

“我没有那么大的志向。”甄宝玉实话实说,要是去了那么贫穷落后的地方,朝廷给的俸禄只怕不够生活的。而甄家现在已经穷得响叮当了,他不能去那样的地方。

他现在还没有科考,也不知道到时候会如何,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们能决定。当然,去贫困的地方会容易许多,直接申请,想来那些官员会同意。可是他不是傻子,甄宝玉不可能那么做。

“也罢。”贾宝玉见对方没有兴趣,便也没有多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去富庶的地方。

贾宝玉也能理解甄宝玉的想法,没有多劝说,也没有觉得对方有多不好。在贾宝玉认真读书后,他就明白了很多事情,在国子监认识的人也多,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有的人要继承家业,有的人要振兴家族。

像自己这样的,则是去给家人赎罪的,这都不一样。贾宝玉分得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甄宝玉和贾宝玉虽然说不上惺惺相惜,倒也没有闹什么别扭。因着贾宝玉跟原著里的不一样,也就不会去说须眉浊物之类的,也不说甄宝玉不好。

等甄宝玉出了贾家之后,又看了一眼大门,甄宝玉,贾宝玉,真宝玉,假宝玉,真真假假又什么可在意的,他们的生活都没有那么如意。

贾政一心想让贾宝玉科考上,再当官,他不希望贾宝玉去偏远的地方,可要是贾宝玉非去不可,他也无法。他现在还处于被停职中,除了监督一下儿孙读书,他就没有什么能耐,也阻止不了贾宝玉。

他不是不知道贾宝玉的想法,也不是没劝说贾宝玉,让儿子别想着去惜别。然而,他劝说不了,到最后就只能让儿子好好读书,先得考上,才能说当官的事情。

“像他这样的,很难好啊。”贾政在甄宝玉离开之后,就见了贾宝玉,两个人都是叫宝玉,想着甄宝玉曾经喜欢跟女子一块儿玩耍,如今变成这样,只怕什么都不会做,就只能去多读一点书,兴许还能有那么一点希望。

“父亲。”贾宝玉皱着眉头,“他若有心,现在还来得及。”

“你啊,也该参考了。”贾政想着贾宝玉这样的,还是得先去考个功名来,哪怕先考个举人,日后才更好谋官。

至于儿子能不能考上状元什么的,贾政就不期待了,他的儿子真的没有聪明到那个地步,但考进士应该还是可以的。可儿子要去西北当官,考什么样的功名都好,没有人跟儿子争着去西北那样的荒凉地方。

“西北的事情,再考虑考虑吧。”贾政还是希望贾宝玉改变主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