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1 / 2)

“这是嫁妆搬回郡主府,把你也带回郡主府?”贾惜春挑眉,对方已经说得那么明白了,分明就是这个意思,“你当你是上门女婿啊。”

“难道要我跟皇上要你隔壁府,再敲个小门?”谢长云开玩笑道。

“别。”贾惜春拒绝,要是真这样的话,估计自己要被人说红颜祸水了。

此次的春闱公布成绩了,柳轩没有显得特别厉害,没有中状元,没有中探花,也没有中榜眼,就只是中进士。他这样的人,没有必要从童生开始考。京城的一些权贵,或者是国子监的人,还有就是举荐之人,他们都能直接参加科考,不用等成为举人。

贾宝玉这样的原本以为自己应该去考举人,后来想到自己可以直接参加春闱,便去了。他中的是同进士,名次靠后。这也算极为不错了,他年纪轻,能考上,再运转一番,就能去西北了。

皇帝早就知道好贾宝玉的决心,自然要成全他,让他去西北好好当官。

贾宝玉中了同进士之后,贾政特别开心。贾政本身参加过科考,但是属于名落孙山的那种,多亏了他的父亲荣国公,他才有现在的官职。

虽然贾宝玉不是中状元,只是同进士,但贾政也不认为这有多不好,这算是他们家取的最好的成绩。贾敬中进士,那是隔壁府的事情,还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不是他们这一房的。

从贾珠开始,贾政就希望贾珠能考得上,可惜贾珠直到死都没有考上,好在贾宝玉考上了。至于贾兰,没有进国子监,得一步一步得考上来,好歹也考上了童生,要去考秀才了,而贾环,那真真是没有什么用。

贾政还是想留贾宝玉在京城,可惜留不住。

“您也别觉得可惜,儿的性命好歹是保住了。”贾宝玉在书房里劝慰贾政,为了儿子的性命,父亲还是让儿子去西北吧,别想着让儿子留在京城。

贾政几次听到贾宝玉说那些话,不禁想这个儿子还不如一开始就普普通通的出生,没有衔玉而生,那该有多好。没有衔玉而生,那就没有犯忌讳,就能在京城里,再有林海的帮衬,儿子当官也能顺利一点。

可惜儿子衔玉而生,犯了上位者的忌讳,就得去西北,那里才安全。

“算了,你去吧。”贾政之前就知道儿子要去西北,只是不大甘心而已,“还有你侄子,他比你弟弟好多了。”

贾宝玉想到贾环,那个就知道惦记着家产的庶子。别看他很少跟贾环正面交锋,可他也知道贾环的心思,贾环跟赵姨娘一样,就想着这府里的一切。

自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但贾兰还在,这府上的东西就应该给贾兰,而不是给贾环。父亲对贾兰好一些才好,贾宝玉听到他父亲说这些话,也稍微放宽心一些。

“兰哥儿聪慧,又有嫂子那般的人教导,日后必定能撑得起门庭。”贾宝玉道。

“再看吧。”贾政对贾兰还算满意。

因为王夫人早几年被流放西北,贾兰得到的关注多了,李纨也没有心如死灰,贾家也没出事,就不存在在贾家出事之后,李纨带着贾兰离开。因为很多事情跟原著不一样了,李纨和贾兰对这个贾家的认同感多一些,没有那么无情,贾兰的性子也好上许多。

一个孩子要是看着亲娘被人冷落,自己在府上又没有什么地步,这心态必定不一样。被重视,被忽略,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极端。

赵姨娘得知贾宝玉考上同进士也不意外,贾宝玉本身就在国子监读书,学问好。她现在就想贾环也能考上国子监,到时候好想争取到更多的家产。既然不能得到一切,那就争取多得到一些。

于是赵姨娘就催促贾环多读书,可贾环哪里喜欢读书,没把书本撕掉就不错了。

赵姨娘越逼迫,贾环就越不喜欢读书,甚至跟赵姨娘起了冲突。

“别人考上,那是别人的能耐,不是我的。”贾环看着桌上的书本,本身就觉得眼花缭乱的,又见到赵姨娘过来督促他读书,心里就更烦躁,“您要是把姐姐生成男儿,那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也不对,要是姐姐是男儿,祖母就不带着她了。”

贾环小时候羡慕过贾探春,贾探春能总待在贾老夫人那边,也更受到重视。而自己呢,就没有人重视自己,亲娘只会叫自己去争争争,说他也是父亲的孩子,怎么就不能继续那些东西,让他在父亲的面前表现得好一些。

小时候,还能多拉父亲过来。长大以后,可爱就没有用了,就得用功课说话。

他真的不是读书的料,不可能一下子那么有出息。于是父亲就骂他,忽略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么疼他。他心里也不高兴啊,也想父亲对他好一点,可是他真的做不到,没有办法成为父亲所想要的人。

“要是累了,就先歇歇。”赵姨娘见儿子这么不高兴,就只能轻声安慰,“娘这还不是为你好啊。你瞧瞧,你兄长考上了,你侄子现在又是个童生,你呢,你什么都不是,这让你父亲怎么看重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