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2 / 2)

好在皇帝现在格外注重养生,对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不感兴趣,后宫没有再增添新人。皇帝虽然没有退位当太上皇,但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处理,皇太孙也被太子抓了壮丁。

皇后想到皇帝、太子、皇太孙他们之间的事情,就觉得好笑,一个个看得明白,心里都有主意,却还想让别人觉得皇帝更想扶持皇太孙,而不是太子。他们就玩吧,皇后没有阻止他们。

反正皇太孙是太子的嫡子,是她的嫡亲孙子,皇后自然就没有其他想法。

贵妃过来的时候,正好就瞧见了贾惜春。

“原来郡主也在这边呢。”贵妃经常出宫到女部做事情,她得知泰安郡主捐了不少银钱给女部的时候,便觉得这位郡主还是一如既往地通透。

泰安郡主和谢长云没有准备要孩子,也没有把府中的那些东西分给威烈将军府或者是宣宁侯府。他们有时候把银钱捐出来赈灾,有时候就去寺庙添香油钱。这样的做法,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那些东西虽然是皇帝赏赐的,不见得皇帝就希望泰安郡主他们把东西交给威烈将军府或者是宣宁侯府。泰安郡主和谢长云这么做,反而能让皇帝对威烈将军府和宣宁侯府好一些。

“在呢,过些日子打算去西北看看,来宫里跟皇后娘娘说一声。”贾惜春道。

另一边,谢长云也跟皇帝说了。皇帝对泰安郡主和谢长云一直都很满意,这两个太合他心意,他们总是知道该怎么做,从来就没有想要那么大的名声,也没有想要功高震主,皇帝就喜欢他们默默奉献。

毕竟像泰安郡主这样的,本身就有一串神奇的佛珠,名声也不差。要是泰安郡主的名气不断高上去,皇帝也会怕的。

“去吧,好好看一看。”皇帝点头,“天高皇帝远的,你们正好帮朕看一看。”

“这只怕不行,我们就是去游玩的,不做其他事情。”谢长云必须说明白这一点,“您已经有人在那边,不需要微臣多做其他的事情。”

“……”外甥果然是长大了,没有以前那么可爱,皇帝感慨。

贾惜春要去西北,象征性地去了贾政那边,问一问有什么东西要捎带给贾宝玉的。

“一封书信吧。”贾政之前就已经让人给贾宝玉送过不少东西,现在确实没有觉得有什么东西好送给贾宝玉的。这个儿子也写信给他过,让他不用再送那些东西给他了,说是不缺那些银钱,都留给贾兰。

贾宝玉虽然在西北,却也知道官场上需要银钱的地方不少,即使一个再两袖清风再清廉,有时候也避免不了要多花银钱。他在西北,身边又有皇帝的人,倒是没有必要多打点上下级,倒不如打点皇帝的人。

而皇帝的人显然不用他多打点,他就只要安心做事情就行了。

于是贾宝玉要花银钱的地方就没有多,一些人情往来,他也不需要耗费那么多银钱。家有贤妻,妻子也会帮衬不少,他在西北反而过得轻松不少。

贾宝玉想着贾兰现在也在当官,在京城当着小官,想要往上爬,就需要更多的银钱。哪怕贾兰以后外调,用银钱的地方也多。他不是傻白甜,不至于因为自己身边有皇帝人,就不知道那些关系。

做官做久了,也就知道那些门道。什么两袖清风,有时候还是得适当的收一些银钱,给人办一些事情,只是不能太过,得把握一个尺度。

否则真正的两袖清风,就得得罪不少人,反而没有那么好做事情。人在外面做官,哪里有那么简单的。

贾宝玉又想府上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家产,当年王夫人放印子钱被罚钱,后来,他父亲又让人送了不少东西来西北,这就等于京城的家中留下来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当然要阻止贾政继续送东西给他。别说他是嫡子,贾兰还是嫡长孙呢,既然贾兰才是留在京城的那个,还是得把东西多留给贾兰。

贾政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给贾宝玉,他早就分好了。一部分给贾兰,一部分给贾宝玉,还有一丢丢是给贾环的。

在贾环成亲之后,贾政就让贾环搬出去了,也让赵姨娘搬出去了。他实在是不喜欢赵姨娘样样都想争夺的嘴脸,不想庶子去争夺那些,要是庶子读书厉害一些,考取了功名,那么他也就能对庶子好一些,偏偏贾环就没有什么能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