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2 / 2)

因为谢长云和贾惜春不打算要孩子,皇帝也不介意封谢长云一个侯,反正只有虚衔,又没有封地什么的,就是看着好看而已。

别说谢家一门三候,这个不一样,一个是没有孩子,爵位迟早要收回,一个是昭华长公主的孩子,总得吊着一根萝卜让做事,一个是宣平侯府那边,现在的宣平侯世子已经那么可怜,那就当着呗。

反正要是他们做得不好,只拿俸禄不做事,那就找个罪名削了就是。当年史家一门双侯就是那么削掉的,谢家现在看似风光,其实宣宁侯让人觉得是吃昭华长公主的软饭,谢长云依靠泰安郡主封侯。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听的名声,皇帝不在乎这些,又不是他的名声不好听,何必多管那些事情呢。

“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皇帝这么教育皇太孙。

皇太孙已经长大了,但是他还是经常听他皇祖父说这些话。

“在前面吊着一根萝卜。”皇太孙道,“才能让他们有动力。”

“当然,这些虚衔也不能随便给。”皇帝没有那么任性,“要是随便给了,就不值钱了。”

“是。”皇太孙点头,要是随便给了,确实很不值钱,还是得注意。

皇太孙学了这么多年,自然懂得很多事情,也已经开始帮着处理政事。

谢长云和贾惜春出了京城,直接往西北走,倒也没有在路上多做停留,没有边玩边走。

贾惜春到现在为止,都还不知道谢长云恢复了上界的记忆。跟对方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她也就没有再去想谁抛弃谁,与其想那么久远的事情,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西北的气候没有京城那么好,一路到西北,气候越来越不好。等贾惜春他们到贾宝玉所管辖的区域,便觉得这边真的很艰苦,亏得贾宝玉还在这边待着。

阳丰城,这是贾宝玉所在的地方,他是阳丰城的知府,北丘县也在阳丰城府的区域内。

贾宝玉没有想去其他地方当知府,待在这边正合适,能帮助这边的百姓,也能就近照看王夫人。因为贾宝玉做了不少事情,皇帝也允许他能明面多照顾王夫人一些。

王夫人依旧没有到贾宝玉的府上,没有去摆婆婆的款。为了让儿子过得好一些,她也不多叨扰儿子,有时候能见到他们带着孙子孙女过来看看她,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以前,她想着不能让贾政娶填房,就得占着正妻之位,而现在,她就是想多看看孙子孙女。

王夫人没有刁难儿媳妇,没有住在一起,对方又时不时带孩子来看看她,这就足够了。

西北这边有很多人都知道王夫人是贾宝玉的亲生母亲,也知道王夫人曾经犯罪,知道王夫人宁愿多受点罪,也不愿意去找贾宝玉,因为这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谁让她曾经放印子钱呢。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即使王夫人曾经放印子钱,让不少□□离子散。但是因为王夫人这些年表现得极好,王夫人所在的村子里的人对她都还不错,也能聊得来。

王夫人也没摆架子,就跟寻常的老太太一样,跟村子里的老太太一起聊天,也一起做一些事情。

正因为这样,贾宝玉的口碑也好。那些百姓认为贾宝玉以身作则,没有对亲娘那么好,没有让亲娘住府上享福,也不觉得人家做不到,天高皇帝远,可操作性强啊。

贾惜春和谢长云来的时候,贾宝玉没有在府衙,而是到下面地方走动。贾宝玉喜欢到地方多走一走,多看一看,这样也能更加了解本区域的百姓过得如何,也知道怎么帮衬他们。

要是一直坐在府衙内,没有出去,有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就更别说去那些事情了。

“他没有这么快回来,估计得等傍晚。”贾宝玉的夫人贾夫人道,“不如这样,我让人去叫他回来。”

“不必了,我们一会儿去逛一逛,等明天再过来。”贾惜春阻止对方让人去叫贾宝玉回来,“我们还要在这边待一段时日,不着急。”

贾夫人听此,也就不着急了。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在外做事,不喜欢别人随意打扰他,除非是有正事有急事,否则他宁愿在外面多做事情。

泰安郡主来了,就是亲戚间见面,贾夫人不认为贾宝玉会急急忙忙赶回来,估计还得看事情处理得如何。要是去叫人了,夫君还不回来,那多尴尬啊。

好在泰安郡主还要在这边待一段时间,正好可以再等等,这也就方便许多。

贾惜春带了一些东西过来,也送了贾宝玉的孩子们见面礼。她知道贾宝玉有孩子了,就是没有来西北没有见着,之前贾老夫人去世的时候,贾宝玉自己回去的,路途遥远,孩子又小,就没有带孩子回去。

在贾家待了一会儿之后,贾惜春和谢长云就先走了。

傍晚,贾宝玉回来时,才得知贾惜春来西北了。他也就是贾老夫人去世的时候回京城,见了堂妹。自打他来西北之后,他们就很少见面了,没有那个机会,没成想对方竟然来了西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