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1 / 2)

薛宝钗不去多说什么了,亲娘已经为了薛蟠做到这个地步,就只希望嫂子能管住兄长了。

好在陆少华真的管住薛蟠了,薛宝钗松了一口气。

嫁人之后,薛宝钗过得不差,可是因为夫家的好几个人都已经当官,她就不好再去考女部。不去考女部也没有什么,她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薛宝钗见到堂妹薛宝琴考上女子学堂,后来又进了女部,说不嫉妒薛宝琴是假的的。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她也能过得很幸福,家庭和美。

虽然薛宝琴在女部当官,但她偶尔也会多跟薛宝钗多交流。因为薛宝钗在做生意上很有天赋,女部也有不少产业,其中还有一些产业是薛家捐的呢。

女部要维持下去,少不得需要银钱,因为朝廷拨款总容易被卡着,那些男性官员就不想女部发展得那么好。

于是女部就得自己想办法,利用手中的那些产业,多赚一些银钱,维持女部的基本运转。这也就需要一些懂得做生意的人,薛宝琴进女部之后,就管财政这一块的,她上面还有长官,她们这些人就得努力让那些铺子多赚钱。

“姐姐虽然没有进女部,但女部也需要姐姐这样的人支持。”薛宝琴不认为堂姐什么都做不了,没有当女官,有没有当女官的做法,不是非得待在女部。

就好比泰安郡主也没有待在女部,但泰安郡主也有做不少事情。

“成,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便去做。”薛宝钗笑着道,不拒绝那些事情。

女部要是能发展起来,这对天下的女子都是一件好事情。

当薛宝钗的夫君得知她的想法,得知她想去做那些事情的时候,便道,“去做吧,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薛宝钗的夫君没有阻止,他的官职不高,但也明白女部有多么重要。即使女部现在没有很厉害,看上去还很弱,但女部让很多男子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原来女子也能做那么多事情。

而他从小就不认为女子不能做那些事情,他的父亲是一名武将,武将时常要待在军营,父亲不能时时照顾他们,就是母亲多照顾他们。母亲忙里忙外,操持着,养大了他们。

他看见了母亲的艰难,可是落到别人的嘴里,那就是母亲应该做那些,做好也是都应该的,要是没有做好就要被说。

这对母亲很不公平,明明母亲那么努力做那些事情,那么用心地照顾好他们。母亲还得被说,要是母亲多跟别的男子说一句话,就有人说母亲耐不住寂寞。

因此,他不阻止妻子去做那些事情。至于母亲以前的那些事情就没有必要多说了,没有必要让妻子伤感。

有了夫君的支持,薛宝钗做起事情来,也就方便许多。

早期的女部正是因为有这些女子的支持,才能发展得那么迅速,那么平稳。早期的女部也没有那么多斗争,也没有人多贪婪,她们更多的是想把女部发展上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薛宝钗过得很幸福,薛宝琴也一样。

薛宝琴嫁人比较晚,是在她二十岁那年嫁人的,嫁的是裕郡王。永宁郡主的儿子,曾经傻了很多年的裕郡王,裕郡王娶薛宝琴的时候也而是多岁了。

裕郡王司徒福生因为傻了那么多年,即使他天生记忆力好,学得快,但等他真正得皇帝用的时候,也耗去了五六年的时间。

他早前不想娶妻,便是因为他傻了那么多年,很多贵女都不愿意嫁给他,若是有愿意的,多半也是看中他的郡王之位。他不想那样的女子嫁进府之后,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就说要不是他是郡王,她才不嫁给一个傻子。

司徒福生也不想妻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不想觉得自己是被妻子施舍的,也不想让母亲过得那么艰难。母亲那些年为了护着他这个傻儿子已经经历了很多磨难,他不想再让母亲遭遇那些磨难,而是想让母亲过得安稳一些。

因此,在他接触薛宝琴之后,便认为她是一个很适合的人选。即使薛宝琴的年纪大了,但是对方的身份没有那么高,自己也不再是空有郡王的名号,对方就更不可能说他傻不傻了。

薛宝琴的性子也不错,司徒福生认为对方应该能跟自己的母亲好好相处。

司徒福生在去薛家提亲之前,就找了薛宝琴,也问了对方的意思,直白的说了自己不想让母亲受苦的话。他不是愚孝之人,要是母亲做的不好,也不勉强对母亲好,但有的事情还是得说明白。

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司徒福生还是去找薛宝琴问这些,在他看来,自己傻了那么多年,本身就不一样,而薛宝琴直到二十岁都还没有定亲没有成亲,甚至还准备一直那样下去,这说明薛宝琴也不是一个一般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