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防倭(1 / 2)

  【洪武帝推行海禁还有另一个原因,避免万邦来朝。大家肯定奇怪,万邦来朝难道不是历朝历代帝王们最高的追求吗?怎么洪武帝这位皇帝那么不按牌理出牌,竟然因为不乐意别人万邦来朝,因而推行海禁?】

  是的,没错,这是什么原因?一众皇帝们表示好奇无比,很想知道朱元璋是怎么样的脑回路,他们太过于好奇了。

  朱元璋!!!被沈悠骂得脸都沉下来的皇帝,更怕接下来沈悠说穿他的心思。

  【那得说说明朝对于朝贡的态度了,洪武帝明确“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明朝给予朝贡者的物品及其价值,一定要远超于来朝贡一方带来的东西。洪武帝还将贸易和朝贡绑定在一起。在洪武帝看来,农业才是国家之根本,所以他不鼓励,甚至限制商业贸易。】

  【甚至洪武帝认为,藩邦来中国贸易,仅仅是因为仰慕中国文化。所以明朝要求,藩邦来做生意,必须伪装成为朝贡的外交使者,只有这样才准将货物带入大明境内,并且以贡品的名义押送至京。举个例子,有一年,暹罗(泰国的古称)商人认为有利可图,便带来一万斤的胡椒和苏木前来贸易。人来了,明朝政府不能说话不算数,只能全部吃下。这可苦了看仓库的人以及当时明朝的官员,货物堆满了仓库,而当时五品以上京官官俸中的七成,竟要以胡椒和苏木折算支付。】

  【啧啧啧,确实,洪武帝以为华夏是中原礼仪之邦,他觉得对于其他藩邦,那必须得表现出大度,这样才能展现大明的气度。可是大明历多年战乱,底子早就空了,洪武帝一个也算是开创先例,把国库变成私库的皇帝最清楚不过。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万万不能更改。无奈之下,洪武帝怎么办?限制各国朝贡的次数,一年一次,或者年才能进大明一次】

  【对此,洪武帝一定觉得自己是个大聪明。毕竟他既展示了大明的国富民强,让世界都看到大明的富裕,更让这些藩邦对大明感激无比。切,却不知那些个国都把大明当成了冤大头。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笑话他呢。或许是从骨子里因为出身太低,洪武帝是极其自卑又多疑的,虽然更迫切于证明自己。然而作为一个皇帝啊,拿天下百姓辛苦交上的赋税充面子,应该吗?】

  【面子是什么,都当上皇帝了,要那面子干什么?不能否认洪武帝心里是有百姓的,然而在很多事情上朱元璋缺少远见,至少,所谓的“厚往薄来”,打肿脸充胖子,把大明百姓的钱便宜了别国的人,实在不可取。把那些钱用到百姓头上,减轻百姓赋税不好吗?不然用那些钱为百姓多修几条路,多建几条水利,造福于百姓,不比对他国施恩,却未必能得他国感激,更被当成冤大头要好?皇帝的面子,比起百姓真真得利,孰轻孰重,大抵皇帝们各有不同想法。】

  其实吧,这“厚往薄来”的传统真不是朱元璋开的好头,就是秦始皇对此也觉得不算太大的事。想他国库的钱,也不至于让他为了不让他国前来朝贡而想出海禁这样的政策来。嗯,算了,不论了。

  刘邦反倒十分认可沈悠那句话,面子是什么,都当上皇帝了,要那面子干什么?只要能让百姓好,皇帝的面子不要也罢。他就打算这么干!

  为此,刘邦觉得沈悠实属同道中人,将来要是沈悠能论及于他,肯定能懂他的心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