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内阁35(1 / 2)

  朱元璋表示,他一点都不想再被拉出去。

  【还是从头给大家大致讲讲这个官制的问题。自秦始皇一统六国,称帝后的始皇推行的官制叫三公九卿,三公里包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掌兵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也算是副相的御史大夫。九卿就不细说了。毕竟跟丞相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汉朝时基本沿袭秦朝的官制,三公的名字只是有所改变,权责大同小异。不过,君主集权嘛,皇帝发现三公九卿的权利过大,都要凌驾在他这个皇帝之上了怎么办?具体怎么转变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在隋唐之后实施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对相权的分解。】

  【三省六部制,是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是六部,为工、刑、户、礼、兵、吏。其后的朝廷多照此制,只不过换汤不换药。重点来了,明朝,明朝怎么着呢。朱元璋啊,洪武帝啊,他觉得丞相的权利太大了,因此他在洪武十三年杀了他的丞相胡惟庸后,把丞相这一个位子给废了。】

  嗯,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秦始皇拧紧眉头道:“君臣相争不错,然丞相之职是在协调百官,调节君臣之间的关系,因为权利太大废除丞相之位,有用吗?”

  对的,有用吗?朝廷难道不要人干活了吗?皇帝不需要朝臣帮忙处理朝政了吗?

  丞相这个职位,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废了显得过于兴师动众,而且,略傻!

  有此想法的何止秦始皇,刘邦侧过头问:“废了丞相,丞相的活就不用人干了吗?”

  怎么可能呢!吕雉道:“不过是换一个称呼让人继续做事罢了。”

  刘邦摇摇头道:“觉得丞相的权过大,把人收拾了就是,哪有把宰相之位废了的?天幕说的什么内阁首辅,听名字就知道,一准是丞相。”

  是的,谁听了内阁首辅这么一个名字都能想得到,丞相之职是非存在不可,须得有一个协调阴阳的人在皇帝和百官中间,有什么事还方便顶包,对上对下都如此。

  【大家听着内阁首辅这名字也就知道了,哪怕洪武帝废了丞相之位,丞相这个位子该做的事,那也得有人来做。不过是换一个名字,作为实际上的丞相,没有丞相之名罢了。是吧!人啊,真是复杂的生物,自来因为丞相权势过大,杀丞相的人不在少数,怎么别人都不废丞相这个位子,偏洪武帝就废了呢?想不通,想不通啊!】沈悠一边说,一边摇着头,一脸的无奈,这是真想不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