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举兵来犯(1 / 2)

  赵光义冷眼扫过下方的臣子,他在想,底下的臣子们如今是不是都有了反心?是不是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他拉下马?

  害怕吗?他怎么可能不怕?

  毕竟他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位置坐不稳,所以才想方设法让大宋的官员们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到现在,赵光义何尝不在想,他可不可以约束住所有的臣子了?能够让他们安安心心的作为一个臣子?他们,敢动手吗?

  【“靖康之耻”,谁人提起来不是咬牙切齿?宋仁宗之后是为宋英宗。仁宗无后,选了侄子英宗赵曙继位,英宗在位五年,可惜早逝,大宋皇帝也陷入一个怪圈中,能干的不长命,长命的都是想干事,无奈却没有干事能力的人。】

  【之后就是宋神宗,神宗在位十八年,这一位虽然任用王安石变法,可惜和宋仁宗一样,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以至于王安石被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大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旭,九岁登基,在他十七岁亲政时,把权臣司马光贬了,而且

  重启“王安石变法”,在位期间,那是把西夏打得乖乖俯首称臣,是为有作为之君。可惜,二十四岁驾崩,而且因为无后,由此让宋徽宗捡了皇位,也是一手造就“靖康之耻”的皇帝登上了大宋的舞台,葬送北宋江山。】

  已经不是第一回 听到“靖康之耻”的一干人,终于是让他们等到,可以亲耳听一听,所谓“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了。

  【亡北宋者,非辽,非西夏,而是金国。金国,本为女真族,早年归辽国所管辖,后他们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不忍再受辽国欺压,起兵反辽,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建国金,是为大金国。十一年后,完颜阿骨打之弟,完颜吴乞买,是为金太宗与西夏联手攻打辽国,成功灭辽。从此,金朝便将目光放到大宋的身上。】

  【金灭辽这一年,是为宋徽宗宣和七年,此时的大宋早已摇摇欲坠,各地起义不断,加之宋徽宗一心只喜于艺术,根本没有治国之能,大宋已经是强弩之弓。之前有辽国在,有辽国对抗金朝,金军自然将重兵都用在辽国上。可是,大宋朝,他们竟然帮着金朝坑辽国。这不相当于把挡在自己前面的护身符毁掉吗?】

  【说起助金灭辽,就不得不提一提“海上之盟”。所谓“海上之盟”,就是宋与金之间针对灭辽而达成的军事盟约。而辽在中间阻隔宋与金之间,让两国只能由海上会面达盟,由此而得名。直接说“海上之盟”的内容吧,金与宋联手灭辽,约定宋将纳辽的赠币转于金,而金国则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这么一盘算,听起来好像对大宋很是有利呢!大宋哪能不同意呢?可是,金朝傻吗?他哪怕需要一个同盟,难道就会把天大的好处拱手让你?谁都不傻。架不住宋朝一个个君臣却拿了金朝的人当傻子。】

  第37章 举兵来犯

  一个个长脑子的皇帝和众臣对于宋朝那些君臣怀揣的所谓美好幻想,皆嗤之以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