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独一无二的帝王134(1 / 2)

  【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的书房贴满了官员劝谏的奏章。据统计,在他统治大唐的二十三年间,他以诏令的形式向百官征求谏言的记载竟达三十余次。而且李世民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责令官员向朝廷兴荐贤才的旨意更是不计其数。为大唐的崛起,李世民将以民为本,克己纳谏的思想推行到了极致。他,李世民,是独一无二的帝王。】

  李世民不由的握紧了拳头,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刚刚坐上皇位的帝王,他对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天幕却肯定的告诉他,无论他是怎么样坐上的这个皇位,他的付出都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只是,唐之盛世不复,太/宗也终是难逃生死的规律。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时年五十二岁。自三十岁登基来,太/宗殚精竭虑,好在不负他的努力,大唐君臣一心,令天下大治,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之名,流芳千古。强汉盛,唐,是对大唐最大的肯定。对太/宗之死,有传太/宗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沈悠那么突然的告诉他们,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三年驾崩,这……气氛到了,让人一时间觉得不太能够接受。而且服用丹药,这可真行!

  【不过,虽然有那么一说,李世民也在后期因为身体不太好时用过丹药,可是试用过后发现没有作用,李世民也就不再服用。至于太/宗因何而死,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解释。】

  【早年征战沙战的李世民每每身先士卒,但看他昭陵随葬的神驹就有六匹便可知,李世民仗打得有多猛。身上的伤年轻的时候自然不会显现出来

  ,等上了年纪才会知道,人有多难受。更何况,李世民是重情之人,每每身边的重臣逝去,他都免不得哭上一回。杜如晦去世时他哭了,为此三天不上朝。魏徵去了,他也哭。哭着哭着,李世民就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时常缅怀那些逝去的人,李世民才建的凌烟阁,只为可以时常看看这些人,看着他们的画像,就好像那些熟悉的人,包括他的皇后都还在身边,和他在一起。】

  额!当皇帝可以动不动就哭的吗?

  秦始皇?

  汉武帝?

  重点是哭吗?不是他们的皇帝陛下驾崩了吗?大唐贞观的一干重臣捉住重点。

  【情深不寿,李世民失去了好友,重臣,妻子,父亲,到后来,儿子长大了还更闹腾,哪一样不是对李世民身体的雪上加霜。终究,李世民在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了。在他死后,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翦发、努面、割耳,流血洒地”。都是按他们各族失去至敬至重的人痛心以示。还有突厥阿史那社尔、契芯何力请以杀身殉葬。只是高宗以太/宗不忍于生人殉葬,没有批准。】

  嘶!看看,看看这差距,人李世民不乐意殉葬这破制度,却多了去的人上赶着要给他殉葬,还有那剪发、划面、割耳。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可见当时李世民的去世,多少人为之痛哭伤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