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计灭(1 / 2)

  说到这里,吕雉道:“陛下难道以为,在识人用人方面,李世民会逊于唐高祖?李靖在险被唐高祖所杀

  时,是李世民出面求情,其后更是将他收入幕府,若没有李世民,李靖岂能死里逃生?更没有被重用的机会。这些恩情难道李靖会无所顾忌?他还会愿意成为唐高祖对付李世民的那把刀?

  刘邦不作声了,他能说李靖是不管不顾只忠于唐高祖的人。就他手下的兵,他都不敢打包票说谁是最忠的那一个,唐高祖手里的人,他敢说?

  【武德六年,本已归降大唐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柘二人求和,辅公柘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举兵反唐。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動等七总管东下讨伐。辅公柘派大将军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两万步骑驻守青木,从梁山用铁索樱花亘长东,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唐军赶至,见此情形,李孝恭即召诸将议事,商量着到底该用什么办法剿灭辅公柘等叛军。】

  【诸将认为,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是想守险不战,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阳,掩袭辅公柘的巢穴,丹阳一破,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

  【李孝恭有意听取诸将的意见,这个时候李将军却透辟分析敌方形势,道:“辅公柘的精锐兵力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也都是骁勇的士卒。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祐已经固守的石头城,难道是我们可以轻易攻取的吗?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柘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决不会害怕野战,只因为辅公柘立下计谋,命令他们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怎么说李孝恭和李将军合作也不是一两回了,李将军所料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比起其他人,李孝恭更愿意相信李靖将军。遂听取李将军的意思,更让李将军下令如何攻守。李靖将军当即率黄君汉等将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将其击破,叛军被杀伤和溺死者万余人,冯惠亮败走。后患即解,李靖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柘大惧,连忙派遣手下将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作为援助,他倒是自己拥兵而逃。】

  ……一听某个人自己先跑了,一个个都嗤之以鼻,哪有这样的,他一个领头人跑得

  比兔子还快,这让他手下的人怎么可能还愿意继续对抗唐军。败势可见,无人再能更改。

  【纵观历史上的各大战役,但凡主将跑得最麻利的,就没有能赢的,当然,坚守的也不一定能赢

  不假,但至少能留个好名声,为人敬仰,也未必不能争取到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无论是皇帝或将领,在生死关头都第一时间关身自己的一条小命,也不管那些被他指派去人是生是死。】

  【没有悬念,跑得最麻利的辅公祐与冯惠亮、陈正通相继被擒,江南得以平定。立下大功的李将军再次得到唐高祖的嘉奖和肯定,赐物千段,奴婢百口,良马百匹,并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后来行台被撤,也任命他为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唐高祖常云:“李靖是萧铣、辅公柘之膏肓之病,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