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争议210(1 / 2)

  虽然各朝代的人都不想承认,但真就不得不认可沈悠一开始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武将,真就是论灭国之功的,看看李靖,再看看李世動,就是想不服,能不服?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为保全儿子们,李世民是三思之后决定立他与长孙皇后的三子,也是九皇子李治为太子,这一位正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世民授李世動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民对李世動说:朕的儿子刚刚当上太子,你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于你,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委屈你的阶位、资历,希望你不要见怪。二凤,以一个帝王和父亲的身份对一个臣子如此推心置腹,李世動会有怨念吗?】

  必须的不会!李世動相当肯定

  的在心里回答沈悠这个问题。为君者不仅要为将来的新君谋划,也要为天下谋划,虽然压了压他的官阶,他差那点官阶吗?必须的不差。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李世民知人善用,这一生从未亏待于他。如今以未来的新君托付之,李世動岂有不助之一臂之力的道理。

  相比起李世動关心回答沈悠丢出的那一个问题,其他人第一反应必须得是李世民再立的太子。

  李治,竟然是李治!

  李世民的那些个儿子们,包括长孙皇后在内都震惊了。这会儿的李治,嗯,有的尚未出生,有的也太小了,但他这成为太子,真是出乎意料。但对李世

  民来说,却是理所当然。

  如果不是李承乾,也不是李泰,必须只能是李治。

  对贞观晚年的李世民来说,他是担心李治性格看起来颇是温和,心存仁慈,未必能够做好大唐的皇帝,可听完李治如何对付长孙无忌。好,他可以放心了。

  【也是在这一年,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李世動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授李世動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唐军回师后,朝廷按功封李世動的一个儿子为郡公。】

  【贞观二十年,薛延陀部内乱,朝廷下诏李世動趁机进击薛延陀部,李世勃领两百骑兵和突厥兵讨击之,至乌德鞬山大战,大破敌军,薛延陀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来降,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李世動派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其部属,送至长安,碛北悉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