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影响(1 / 2)

  【棉花无论是种植或者是纺织,都一定的难度,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进程中的一道难关。黄道婆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效大为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要比外国先进好几百年。棉花的推广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件极大的益事,要知道我们现在的人民币上也是用了棉花的,更别说各行各业中关于棉花的普及,可以说,棉花制作成各种保暖的衣物,是最直接的用处,却不是只有那么一个用处。但所有的前提也必须是棉花的普及,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基础,当一样东西做不到普及时,又谁敢去试验是不是还有别的用法?】

  秦始皇听到保暖二字,立刻看向李斯,李斯赶紧道:“棉花一物还在找。”

  谁还能不知道保暖的重要性,听得出来,棉花一开始并不常见,他不是不想把棉花找出来,而是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找到。

  【当然,很关键的一点是,就我们现在研究的资料可知,棉花并不是我们华夏本产的植物,其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在棉花传入华夏之前,华夏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据《宋书》记载,棉花最迟在南北朝时期才传入我国,但多在边疆种植,到宋末元初时才大量传入内地。】

  竟然是他们本土所没有的?

  秦始皇沉下了脸,眼下的大秦战事已休,既然好东西是他们大秦所没有的,印度,这就证明在他们大秦之外还有更加宽广的土地,自己人打不得,倒是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向外扩张,最好能把这些好东西全都打了回来,也算是他对得起大秦的子民。

  刘彻的反应,怎么说呢,他可是连匈奴还没打服,别的国,别的好东西,可以让张骞去。如果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了,就能让他去找找别的地方,不就是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吗?不需要打也可以得寻得到的。

  这一刻,刘彻已然有了主意,倒也是半点不慌了!

  倒是贞观之时的李世民听到这儿,棉花,棉花这东西他们都还不知道,更不清楚长的什么样儿,翻一翻《天工开物》里有没有记载,不对,南北朝不是在他们之前吗?这东西已经传入他们大唐了,是他们大唐没有发现棉花的用处。

  “寻一寻

  棉花。”

  李世民听到这里,那是完全没办法再跟长孙皇后呆下去了,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刻不容缓,长孙皇后岂不知,全然没有要留人的意思,恭敬的送着人走。

  到了朝堂上,李世民无二话,立刻催促着。他从未听说过棉花,但想必是有人听说过的,既然如此,得把棉花先一步普及。能够保暖的植物,就像沈悠说的那样,于寒冬之际是能保住很多人性命的好东西。

  这样一个好东西,他们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不先一步推广,得等到宋末再让这位伟大的女性去?怕是天下人都要唾弃他们大唐!

  房玄龄已然第一时间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安排人寻来了。《天工开物》中有相关记载。”

  李世民意外啊,可也高兴的,看着房玄龄的眼神那叫一个赞赏有加,果然不愧是他的玄龄,看看这事情办得,都不用别人把话说透,早先一步就已经出手。

  《天工开物》真是一本好书,绝妙的好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