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削藩(1 / 2)

  【这事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着实是因为事情不仅体现汉文帝的心狠手辣,同样也体现了汉文帝刘恒的手段。】

  汉文帝刘恒的好奇心完全已经被吊起来了,他现在只想知道,所谓的《资治通鉴》到底怎么写的他,值得后世如此论道?

  【事情的另一个主角是汉文帝刘恒的舅舅薄昭,前面说过了,如果没有薄昭冒着生命危险入长安一探,刘恒离开代国的决定不会那么快做下。皇帝的位子没有人会不心动,也得先保证自己有命坐上去。刘恒是相信自己的舅舅的,也十分敬重他。所以在刘恒当上皇帝后,他对薄昭也不错。】

  【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后世以科举取才有数不尽的人才可以提拔不一样,汉初的政治很多都是外戚上位。没办法,毕竟没有选拔人才的制度,等的都是人家送上门来,或者别人推举,真正确立察举制,让各地推荐有德有能的人这一制度都是汉武帝才确立的。】

  【所以,细看汉初时的人才,露头的都是外戚,薄昭敢为刘恒不畏生死,刘恒待自家舅舅也是礼遇,一登基既封薄昭为轵侯。薄昭在之后收了周勃的礼,在薄太后面前多为周勃美言,因此周勃得以善终。由此也可以看出,薄昭好财。之后,汉文帝十年,按《资治通鉴》记载,薄昭干了一件蠢事,蠢极的让刘恒不得不杀了他。刘恒用的法子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既彰显他的仁德,也算为薄昭留了面子。】

  说到这里,沈悠明显一顿,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把听众们都急坏了,不是啊,别卖关子了都,紧要关头,有什么事儿说完再歇呗。

  沈悠稍喘口气,终于开口道:【薄昭干了一件大事,在封地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臣,细节上没有写,单一句话,“将军薄昭杀汉使者。”为什么杀,没有解释。重点在后头,《资治通鉴》后面继续写着“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什么意思?就是说刘恒不忍心杀了自家的舅舅,然而薄昭犯法,刘恒断不能容忍,于是刘恒让人上门跟薄昭喝酒,希望薄昭能够自杀。薄昭必须不肯,活得好好的人,他哪里舍得死?行,

  刘恒一看好说不行,

  竟然让人在薄昭的家里哭丧。人没死先哭起丧来,不正是逼得人不死也得死吗?】

  !!!无人不惊,如此行事的刘恒,听起来也不是不可能。

  【《资治通鉴》记载此事,确实挺像老刘家的做法的,心机手段样样不缺。既没有坏自己的名声,又能平天下众怒,作为一个皇帝当成这样,非常的牛。架不住《史记》没有记载,《汉书》也没有记载!好想问问《资治通鉴》的编写人们,他们是怎么知道这回事的。】

  瞧着沈悠意味深长的眼神,谁心里不得狠狠的唾一唾把史书写成小说的人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