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74(1 / 1)

 陛下病重久已, 太子又定,如今驾崩,虽举国大丧, 然前朝后宫亦不过循例而行。 于世家百官而言, 从当年的重华宫河清海宴, 信王求取杜氏女成功,到今夏信王遇刺废臂, 与皇位失之交臂, 再到月前先皇后嫡子端王殿下入主东宫,群臣心间的起伏震动早已趋于平静。 四大氏族族中, 谢氏自然得了头筹,乃未来新帝母族。而一直显赫的杜氏却依旧荣光未减,嫡女乃辅政亲王正妃。凌氏则将独女送入东宫, 算是押对了宝。至于看似低调的章氏, 尚且与杜氏结着姻亲,于朝中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故,先帝临去前一手,看似荒唐的在封太子之时, 又封了一个辅政亲王, 似是以皇权压着功高震主的信王,又是借信王监督皇权。 然往里了看,原不过是以两个皇子平衡制约了世家, 不让他们一枝独秀。 百官之中, 自有高位者在宦海沉浮多年, 能看清此间局势。至于看不清的,便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故而,皆没有太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惶恐与期待。 不过按规矩举丧, 再按规矩来日奉迎新皇。 唯有被人认作已为定数、最不该有举动的两处,却都在隐隐作动。 一处,自是谢颂安。 他思索再三,终究还是择了在魏泷登基之日行动。实乃在举丧期间,谢蕴暗里见了他,让他稍安勿躁。 毕竟先帝尚未发丧,魏泷还未正式继位,为防信王被逼急举兵,弑兄夺位翻成正统,且待魏泷于登基大典上再动手不迟。 彼时,魏泷是正统,魏珣若再有所为,亦会被天下所不齿。 谢颂安本就有所疑虑,到底在何时动手。经谢蕴这般提点,便也慢慢择了后者。只是仍旧想着万一。 他原本借着定远侯府和明镜之力,拼的是出其不意,釜底抽薪。却不料魏珣藏得比他还深,若非杜若动了崔印,引起他的警觉,当真是要输的一败涂地。 如今亦不过由谢蕴给陛下催了把命,占了个时间优势。若是再往后推,只恐魏珣昔年属将被暗里调回。 谢蕴便又劝,“先帝发丧,新皇登基,不过数日之差,叔父何忧这一点时间?” 谢颂安便下了决心。 即便魏泷仁厚优柔,但届时荣昌魏珣已灭,杜氏不再,他也再不能说什么,只能仰仗谢氏。 “叔父何不将姑母之死直接告知殿下,说不定他能弃了手足之情,与您彻底一条心。也无须您这般苦心谋划!” “荣昌做得多干净,红口白牙污蔑一个长公主?再者,殿下实在太过于重手足之情……”谢颂安摇了摇头,“还不如刀兵之上更干脆些。” “也唯有兵刃了!”谢颂安拍了拍谢蕴单薄的肩膀,“连骨爻都制不住她,想来亦是魏珣给她解了。” 魏珣,实在留不得。 “届时,女眷便交给阿蕴了。”谢颂安握在谢蕴肩膀上的手微微用力,这是他最满意的一把刀,亦是插的最深的一把刀。 “记得将衣衫染好花香。” 谢蕴额首,欠身送其离去。她看着谢颂安的身影湮灭在夜色中,又转身抬眸瞭望宫城,忍不住伸出一双洁白柔荑反复细看,只觉毫无生趣。 若是父母安在,她何须活得这般卑如草芥,为人所控。双手染满污秽! 然而,她已经尽力,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些。 为自己夫君继位后,能得一心正者辅助。 亦为那多年前风雪中的一点温暖,试着拖一拖。 到底荣昌是那人生母,杜若是他胞妹。 * 这厢,自听丧钟之声响起,魏珣亦没有展眉。 陛下提前驾崩,便意味着谢颂安会提前动手,而他最后一批人手尚未抵达邺都。并不是少了那部分人手,便不能成功,只是他不敢有万一。 杜若尚且被他扶着,背脊间感觉他掌间细小的抖动。 “你缺了多少人,我且调暗子……” “不必。”魏珣打断她,“暗子营尽数留在你身边,我不会再动他们。” “少一部分人,不过行动时艰难些,不是什么大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