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章102(1 / 1)

 便微笑道,“父亲请说。” “一,与殿下和离和,你仍然需为家族扬门楣,担起延续杜氏荣光的责任。” “这个自然,即便父亲不说,女儿也会做得。” “乖!”杜广临揉了揉她发顶,“二,还需委屈你一阵,眼下年关将至,宫宴频繁,皆需你出席,而殿下又重病在身。所以无论是看在太后面,还是为了杜氏颜面,且过了这个年关,再与殿下和离,可好?” 杜广临已经同意,话亦说得这般恳切,杜若再无推辞之理,只额首道,“爹爹作主便是。” 杜广临拍着女儿的手,亦连连叹道,“好孩子,真是爹爹的好孩子啊!” 屋外飞雪连天,屋内绿蚁红泥。 杜广临亲自烹着香茶,看杜若广袖束腰,敲鼓起舞,白瓷如玉的面上,隐隐现出傲人风采,亦觉流年似水,不枉他多年雕琢。 杜若,终于长成了他想要的模样。 待一通鼓毕,杜广临笑着让她坐会身旁,递了茶水给她。杜若看地上尚且铺着绒毯,不远处更烧着红炭熏炉,屋中暖洋一片,便索性同幼时般伏在杜广临膝畔,边与他闲话便给他锤着腿。 熏香袅袅,宁静祥和,是一派天伦景象。 只是也不知怎么的,父女二人便聊到了新帝选后一事上去。 杜若道,“上次爹爹就考过我了,自然是惠妃了。” “世事多变。”杜广临望着自己女儿,面色愈加慈爱,“或许更好的人选。” “论情分,当属惠妃。论权势,便是淑妃。女儿实在想不出还有何人能得此尊位?”杜若蹙眉,饮了口茶水,“难不成陛下要选秀?近来未闻此风声啊!” 杜广临亦笑笑,未再多言,只无限爱怜地看着杜若,片刻方收回目光,望向远处,“且慢慢看着吧。” 想了想又道,“再过几日,便是腊八了,你且回王府吧。未和离前,杜氏礼仪不可废。” * 信王府,蘅芜台。 许是因常日雪飘,天气严寒。魏珣的病便一直缠绵,不见转好,但好在也没再加重。医官说且等来年春日回暖,自会慢慢好转。只是再三强调需得静养,不可再起强烈的心绪波动。 而魏珣自那日差点咳至吐血后,便也愈加惜命。有个人还没回来,他还要等一等。于是,他索性将一切琐事交给了蔡廷等几个近臣,只让他们每隔一段时日,便来回禀一次。 自己歇在了蘅芜台里,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大约从十二岁至今,赴边关,灭强敌,送胞姐和亲,屠谢氏满门,他还没有停下歇一歇。 魏珣披着鹤氅,靠在寝殿门边的座榻上,日光铺在他身上,他手中还笼着一个紫金手炉,却依旧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温暖。 唯有彻骨的寒气,从四面八方涌来,又似从他五脏六腑弥散直四肢百骸。 他抬头眯着眼看着高空之上的明日,又垂眸望向手中的手炉,最后终于忍不住转身望向殿内。 殿内自然要比外头暗一些,但好歹也还有日光射入。 如此多的保暖措施,自己尚且觉得冷。那么她呢,前世里,她有多冷? “殿下,用膳吧!”李昀带着司膳房的人过来。 “今日有什么好吃的?”魏珣也不看他们,他于饮食之上本就挑剔,以往行军时没有办法,自是与将士们同样吃喝。然一回王府,其他皆可将就,唯膳食半点不得马虎。而如今病了,口味便更加挑了。 “今日是腊八,司膳房自然备的是腊八粥。”李昀道,“且太医说了,如今您只能吃清淡的饮食,待咳疾稍缓,且再慢慢恢复饮食。” 魏珣看着案几之上的清粥小菜,蹙了蹙眉,半晌才道,“先搁着吧。” 李昀刚想开口劝,便见蔡廷拐了进来。 “听听政事佐粥,也比这些菜好。”魏珣端起粥搅拌着。 结果,也没什么大事,唯有一事让他觉得莫名。 皇兄欲立后,群臣中自有部分支持淑妃凌氏。然而,魏珣知道,皇兄属意的是惠妃。只是惠妃到底旧日出身摆在那,魏泷便暗中寻他,一起联系了几位宗亲,想着朝上推一推,凌氏反正无有实权,灭一灭其威风,这是便也顺利成章过去了。 然蔡廷所说,杜广临提出了异议,倒也没说二者择谁,只说将此事缓缓,待来年春和景明再作打算。 他这样一说,章文便也附和,然后殷鹤青等人皆附议。如此立后一事便这样延迟了。 “杜太尉所说也有理,如今天寒地冻,立后之后便是封后大典,许多事宜亦来不及采办。到了来年春暖花开,便是方便的多。” 魏珣没有说话,只捧着那碗热气渐熄的腊八粥,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封后大典确实诸事繁琐,然立后只需一道诏书,何必延后?最主要的是,杜广临已经不参议朝政多时,如何此番莫名掺和立后一事? 然而,魏珣一时亦理不出头绪。 正思虑间,外头女使来报: 王妃回府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