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90章217(1 / 1)

 闵州之行,他已经说得足够清楚,天下都是皇兄的,甚至连着自己建下的西林府军亦明确所言,来日会归属天子。 如今,魏泷骤然的急切,让魏珣愈发感到恼怒。 本来魏泷借杜氏兄弟守丧不能复职,收了三处兵力,魏珣还敬他有些成算,如今无缘无故要求无有过错的他,交出虎符,兵权一统,魏珣便觉得鄙夷而可笑。 大魏开国数百年,掌虎符握兵权的亲王,不止他一个,亦没见哪任君主这般无缘由收了去的。 一时间,面上尚且兄友弟恭,君臣和睦,然内里却是僵了下来。 倒是皇后,曾亲自入王府探望杜若,言说是奉陛下恩典。 魏珣也不过一笑置之,代杜若谢过皇恩,只言王妃还在静养,不宜见客。 却不想,杜若得了消息,亲自出蘅芜台面见皇后。只嗔怪魏珣,将自己圈在笼中。 魏珣终见她恢复了娇嗔模样,又看她极喜欢谢蕴,二人相谈甚欢。他惜她笑靥,便也随了她去。 留的二人在蘅芜台闲话家长。 而八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日,魏珣亦是难的开怀,原是魏泷将他的卷宗回了,更难得的是兄弟二人还喝了回酒。 魏泷为君又为兄,先开了口,坦诚这两年心迹,抱负多,压力亦多,遂便上了猜忌之心。魏珣席间听话,总觉不甚真切。然闻得魏泷所言,让他好生掌中手中权力,守好疆土,一颗心便又也稍稍放松下来,陪饮了痛快。 * 午后踏入蘅芜台时,魏珣面上便多了几分神采。 杜若自是和往常一般,坐在临窗的位置,见他回来,抬头冲他微微一笑,便有低下头缝制衣裳。 临近正午,正是光照极好的时候,杜若却挨着针脚极近,仿若看不清楚。 魏珣在她身边坐下,从她手中拿下衣衫,“你已经缝了很多,合岁够穿了。仔细伤到眼睛。” 合岁是他们儿子的乳名。五个月的胎儿,已经成型,是个男孩。 本意是希望他岁岁安合,平安永乐。便如安安,当年杜若唯愿她一世长安。 杜若也没说话,只抬手解开魏珣的衣襟盘扣,持着榻边的团扇给他扇着。 片刻才道,“对不起,我身上觉得冷,屋子里便只置了一方冰鉴。不若你去偏殿歇会吧。” “对不起”三字入耳,魏珣便蹙了蹙眉,莫名有些不耐,却到底含笑接来扇子,“你在这,我去别的地方做什么。” 杜若便又冲他笑了笑,捡过那衣裳,继续缝着。 “阿蘅……” “不是给孩子的。”杜若神色安然,“我听你的话,孩子的衣服够多了。” 她垂下头继续缝制,片刻才道,“这是给大长公主的。” “小时候,她也亲自给我制过衣服……”话到此处,杜若抬起双眸,笑着望了眼魏珣,顿了顿又垂眸缝了两针,絮絮道,“幸好她只给我缝了一件,不然我如今不知要缝到什么时候!” 魏珣抚过她面颊,轻轻抬起她下巴,“阿蘅,你还有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是陪着你的。” 杜若点点头。 “那等我缝完了这件,我也给你缝新衣裳!”杜若笑道。 魏珣额首,坐在一旁给她擦去鬓角的汗渍。 她的身体,到底受不住那样的引产,扯出昔年病根。内里痛寒,面上渗汗。 杜若就这样低着头,一针一线地绣着,偶尔抬首看一眼魏珣,偶尔也同他说两句话。 她说,“有什么高兴的事吗?看你眼睛发亮。” “今日皇兄将卷宗回了,同他聊了会。” “许你回临漳是卷宗?”杜若问。 魏珣一愣,“你怎么猜到的?” 杜若笑着,也不说话,只细细缝着。 过了片刻,她方又问道,“你什么时候把兵权还回去?” “不急。”魏珣道,“你别操心。” 杜若便不再说话。 魏珣看着她,心中莫名有些发怵,只凑到她身畔,“阿蘅,等再过两年。没事的,你别怕。” 想了想又道,“今日皇兄也同我说了,让我好好掌着,守好边关。” “是吗?”杜若看了他一眼,眸中噙了点笑,又低头将衣衫翻个面,凑到眼前看了片刻,对准了针脚后才直起身来缝至另一边。 边缝边道,“那便好,我以后就不问了。” 魏珣从她手中拿过衣衫,“你的眼睛,可是看不清楚……” “缝太久,是有些累。”杜若看着那件衣服,自己揉了揉眼角,伸手又接了过来,“明日便是中秋,阖家团圆的日子。我早些缝好,算是中秋礼送给大长公主。” “这样,大抵我就不欠她什么了。”良久,她又说了一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