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97章234(1 / 1)

 魏珣天潢贵胄, 正妻生子,自是传回京畿。入宗室,上玉牒。 颐庆宫中的太后喜极而泣, 虽是个女孩, 但是先开花后结果, 但凡杜若还能生养,她便存着希望。 彼时, 魏泷、谢蕴皆在, 只笑道,“母后可算是圆了心愿, 只是瑾瑜已多年不回邺都。朕也有些想他了。” “哀家这是双喜临门!”太后拍着谢蕴的手,脸上满是笑意,“皇后才了身孕, 瑾瑜便送来了这信。哀家高兴!” 谢蕴便有些报赧, 只垂眼笑着。 年少为谢颂安所困,不敢诞育子嗣,暗里喝了那般多的虎狼之药。如今调理了数年,不想还能怀上第二个, 她自是欢愉, 只是心中却有些隐约的担忧。 而魏泷,对她这一胎尤为珍重。 原因无二,他膝下虽有三子, 却全是公主。若这一胎是男儿, 又是中宫所出, 他便可安心不少。 “后年三月三便是母后整五十的千秋节,瑾瑜定会回来的。”魏泷道。 太后已至天命之年,膝下便只有魏珣这么一个亲子, 自是想念。 然魏珣行军多年,不在身侧久矣,她亦渐渐习惯,与其说是思念,不如说更多的是担忧。 那年中秋,杜若在她宫中被断去一条手筋,虽言说是自己不慎之故。可她如何看不明白,到底是何人下的手。而她身在深宫三十余年,又如何不明白面前人因何要下手。 左右是帝王存了猜忌,削杜氏而断其臂膀。魏珣走时,都不曾与天子辞行,可见其怒之盛。 她一边希望魏珣能回来,兄弟两坐下谈谈解了心结,又怕贸然回来会被…… 如此思虑中,只笑道,“陛下仁孝,哀家心领了。且不铺张,折了现银充作军饷,送于大汤山去。为将士们添衣增粮,亦算同庆。陛下觉得如何?” “便遵母后之意,朕替万千将士谢母后恩德!”魏泷笑笑,看着时辰起身告退,谢蕴亦随之离开。 太后便松下一口气,就着郑嬷嬷送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探了探身子道,“你瞧着,陛下可有生气的样子?” “不曾。”郑嬷嬷循着身影回道,“许是太后多心了,陛下对您一向恭谨。” 太后望着殿外,自是已经看不到身影,似想起些什么,只道,“这信送了宫里,太尉府可曾知晓?就这么个幺女,常年随军在边关,大长公主定是想念!” 郑嬷嬷便有些不敢搭腔,只又给太后添了些茶水。 “如何不说话?”太后觉出异样,“可有听到什么话头了?你们这些老货,人精似的在宫里头,可别说什么也没听见。” 郑嬷嬷便挥手撤下了侍女,方凑近道,“听御前的人漏出的口风,前几日大长公主进宫,不知为何又同陛下吵了起来,昨个早朝,陛下更是直接将杜家二位将军派去了大汤山。” “可是杜家大郎和二郎?”太后蹙着眉,“他们本不就在北境一带吗?” 郑嬷嬷无声摇头,再详细她便也不得知了。 魏泷和谢蕴从太液湖一路走去,深秋已有凉意,然临湖两岸枫叶如火,倒也给人一股暖意。 谢蕴瞧着魏泷神色如常,并无异样,便笑道,“母后不办千秋节,便宜的便是臣妾。臣妾得了空,且好好给母后置份……” 她的话没有说完,便发觉魏泷变了脸色。 “你当母后为了什么不办千秋节?”魏泷也不看谢蕴,只继续走着,“给大汤山将士添饷——” 魏泷冷笑一声,谢蕴正要开口,便见內侍来禀,言大长公主求见陛下。 魏泷想都没想,便回绝了。 “陛下——” “你少占杜氏的人事。”魏泷话音落下,竟是抬步先走了。 谢蕴顿在原地,一时没有回过神来。 也不过走出两步,魏泷便回到她身边,重新温和了声色,“天凉了,你如今受不得风寒。更不许操心。” 谢蕴便噙着一抹温婉的笑,点了点头。 回了玉华宫,她独自倚靠在软塌上,觉得腹中有些坠疼。这个孩子怀的并不是时候,上月知晓有孕起,她便起了不想要的心思。因为,按着日子算,当是她在给魏泷侍疾期间怀上的。彼时宫中疫病,连着魏泷也患上了,她陪伴始终,自己到底没躲过。 两人差不多痊愈的时候,许是已经许久不曾这般赤诚相依,同病相连,便忍不住动了情思。 如今三个半月了,按理已经稳妥,但近日来却时不时发寒绞痛。 太医给她诊脉,又言其是根底薄弱之故,让她静养。 她也未曾多言,若无今日魏泷那声冷笑,她大抵还能静养两天,少操些心。 这样想着,她便持笔书信,天子难低头,总得有人示弱。 日子不经数,转眼冬雪已降。 谢珣接了信,终于松下一口气,纵然临漳城中的统帅依旧不肯交出兵权,但当年先帝亲赐的辅政之权,已同意归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