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100章245(1 / 1)

 琅华殿中, 杜若正执笔教七七写字。然七七却不甚认真,板着张小脸,勉勉强强地写着。不是这里缺一笔, 便是那儿涂了块墨。 杜若心中有些烦躁, 不由瞪了她一眼。结果, 这一瞪,七七便索性撩开了笔, 偏过头去。 杜若便不由愧疚, 近半年来,为着应付邺都之事, 她与魏珣皆绷紧了神经。虽他们没有特意瞒着孩子,但还是尽可能同往常般照看她。到底不过四岁的幼儿,总不能一下子让她接受这般紧张的气氛, 想着让她慢慢适应。然孩子早慧, 左右已经识出大半端倪,平素里也不再嚷着出去玩,只规矩地呆在王宫中。 唯有近一个多月,情绪愈发不对。 杜若压下心中躁意, 攒出个笑, 伸手抚了抚七七的面颊,想要拨正过来。不料,七七一犟, 又歪了过去。 “七七!”杜若放柔了声响。 七七不说话, 翻了个眼。 “七七, 把笔捡起来。”杜若心中腾上一点火气。 孩子却又扭过一些。 “可是累了?”杜若耐着性子,凑过身去。 七七努了努嘴,不说话。 “魏明煦!”杜若厉声道, “有话就说,你犟什么!这半日,你就不像个样子。” 杜若抬上她下颚,将她面庞拨过来,“说话!” 七七一昂头,杜若的心便揪了下。她看见孩子红热的眼眶中,含着两汪泪,唇口紧抿,正目光灼灼望着自己。 七七长这般大,还不曾这般模样过。 隐忍、委屈、又彷徨。 杜若的手颤了颤,轻触她眉眼。她自己眼角疼涩得厉害,却流不出眼泪,只缓过一口气,“娘亲不好,不该凶你。” 话音落下,她便已经将孩子揽到怀里。 “告诉娘亲,你怎么了?” 七七终于忍不下去,在杜若怀中嚎啕大哭,边哭边道,“舅、舅父……中秋都过了,舅父还没来……去岁,舅父就、就早走十三日……” 杜若本就揪着的心,顿时揪得更紧了。连着数日来的莫名的躁意都寻到了出处。 三哥,今年没来临漳。 临漳与邺都,从撕破里子的那日起,她曾有一刻想过杜氏族人。但想着朝堂上得魏泷所信的章文,是二哥杜怀谷的岳丈。而荣昌大长公主虽被魏泷认作杀母仇人,但到底然是大魏的镇国公主,积威多年,魏泷亦不敢妄动。至少他尚且顾不上两处动手。这半年中,更未听说有何岔子,杜若便也稍稍安下心来。 可是三哥,没来临漳,亦无来信,还是一下又抽住了她心神。 杜若强撑着笑意,拍着怀中的孩子安抚道,“舅父公事繁忙也是有的,许是挪不开身,攒不出假来。不若我们一同写封信,送去问一问?” 到底还是个孩子,听闻要给舅父写信,顿时抹了眼泪,眉眼含笑起来。 紫英殿中,魏珣折扇拢在手中,一下下缓缓敲着案几,静静看着殿中十数位西林府军的高级将领,或二三聚拢研究小型沙盘图,或三五悄声低语似辩论又似探讨。 他们本是上月接了命令,回临漳听魏珣指示,虽不知具体何事,但彼此也都猜到几分。毕竟这半年多来,临漳之地与邺都的刺杀,魏珣虽用的都是千机阁的人,但到底动静甚大,他们总也能识出一些。 然今日在此,却亦都知晓,显然已不是为那事作讨论。 大汤山的战事从八月上旬开始,至今已经两月有余,形势并不乐观。大汤山处共九万策英军,占着一线天易守难攻之势,虽死守至今,但总也架不住那五国百万兵甲车轮战术,如今死伤已经超过十中之三。 “那五国若不是彼此还心存芥蒂,直接百万兵甲齐压,光靠策英军,估计早就破开一线天了。” “一线天被破,邺都便是岌岌可危。殿下,我们可去增援?” “增援什么?前年是陛下亲自将我们调走的。而殿下让我们原地待命,两月内连着上书三道皆未打动陛下,让其收回成命。” “就是,陛下亲令我们修养生息,如此前往,难保又说咱们不遵圣令。再说,前几日陛下不还调了宗亲三部中的一部,给大汤山添足了十万将士吗?“ “可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者策英军到底不知一线天关卡,一旦守不住,国之危矣。” “危一人尔,非大魏也。大魏尚有我们西林府军。” “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此言差矣,这些时日,百姓不知,你我还不知吗,殿下是如何从邺都回的临漳。陛下都要诓小郡主入宫了,封什么劳舍子公主,谁稀罕……” “殿下,反正内里已经撕破,临漳与邺都已势同水火,不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