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封禅大典(下)(2 / 2)

旁边的燎坛上堆积着很大的柴火垛,柴火垛上堆放着很多玉帛和牺牲等祭品。点燃柴火垛,熊熊烈焰,浓烟缭绕,在晨阳、朝霞、晓岚的照耀与映衬下,飘摇升腾。

此时,山上山下,群臣热血澎湃激动不已,齐声高呼:“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从山顶到山腰再至山底,欢呼的声音,连成一片。犹如春雷滚滚,又似翻腾浪涛,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在山巅祭天同时,留在半山腰的官员,也在下坛完成了祭祀五帝百神的仪式。

前晌,唐玄宗和宰相、亲王们于礼毕后便下山了。后晌到达西南方向的社首山的帷宫,百官、皇亲国戚、四夷君长以及外国使节上前迎接銮驾之际,又一齐山呼万岁。唐玄宗虽已疲惫不堪,可一见到这强大阵容,就仿佛打了兴奋剂一样,两眼发光,焕发精神。

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方形祭坛上,祭祀皇地祗(地神),并把父皇唐睿宗的神灵(牌位)陪享。献祭完毕,便把玉帛牺牲等祭品埋进地里。

社首山并不大,它位于泰山脚下西南方。唐高宗曾经仿照“周成王封泰山,禅于社首”的传说,首次在此山举行祭地仪式,却没有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禅于泰山脚下另一座小山梁父山。

唐玄宗在泰山封禅大典完毕后,异常高兴,下诏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又推恩加封随行百官。也就是说,凡是跟随皇上登上泰山顶的祀官可以超授五品官。时任中书舍人的张九龄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官爵是根据德才功绩加授。就这样,朝廷上下,杂音甚嚣尘上。即便是皇上好大喜功冲昏了头脑,可谁也不敢得罪呀!那些在职主持日常事务官员对此不公正现象表现出强烈不满情绪,他们离不开工作岗位,看到去泰山的人晋爵加官,一个个忿忿不平;还有那些参加封禅负责保卫、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士兵等,他们最为辛劳,居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的封赏,一个个怨气冲天。于是乎,张说的政敌宇文融等人利用不少人愤怨情绪把矛头指向了张说,这种迁怒没有想到拥趸如此之众。

近几年来,御史中丞宇文融主导了清查流亡户与编外土地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颇得唐玄宗赏识,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烦扰,宰相张说以调查出结果为由向皇上经常提出不同意见。宇文融等人积极进行反驳,唐玄宗当时没有听从。张说的知心朋友、中书舍人张九龄私下劝说张说:“宇文融深得皇上宠信,又能能言善辩,不可不有所防备呀!”张说冷冷一笑,不以为然,道:“区区鼠辈,其奈我何?”

这一次,反对派卷土重来,群起而攻之。张说防不胜防,唐玄宗风向变了,对他不再信任不再支持。就仿佛这颗棋子该歇歇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说也不例外。然而他三任宰相,政务娴熟,根据国情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一生既有文韬之策,又有武略之功,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说罢相后,朝廷的中央决策中枢陷入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局面,再也没有人可以掌控大局。然而三年之后,唐玄宗便想到了张说的种种好处,以及他为国殚精竭虑,文攻武略,可谓居功厥伟。

728年(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729年(开元十七年),张说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不久,张说又因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他的长子张钧被封为中书舍人,二儿子张垍也成了宁亲公主的驸马。

730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

纵观张说一生,对朝廷忠心耿耿,守正创新;与老百姓风雨同舟同心同德。斯人已逝,令人扼腕长叹肃然起敬。

后来的宰相大都是能力平庸、钻营谋利之徒,李唐王朝渐呈衰落之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