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 武皇 上官婉儿归来×武徽音朝贺326(1 / 2)

  周瑞徵和鸿胪寺的官员们见过礼,就带着鸿胪寺的人去迎接各国使团。

  太平公主携着武徽音的手往前走,两人一起坐上马车。太平公主这才发问:“姓周?周瑞徵莫不是当年出去的第一批宫女?”

  武徽音闻言,惊讶于太平公主竟然知道这些事情,脸上露出笑容道:“是,瑞徵原名茉莉。”

  太平公主叹道:“我听婉儿说,这几个从宫里出来的娘子都发展地很好。”

  武徽音嘴角弯起了曼妙的弧度,上下打了眼太平公主,笑道:“太平,你难道也要参政?”

  太平公主竟然点点头,随后摊手道:“阿娘竟然让我去和女史们一起学习。”

  武徽音赞道:“你要参政是好事啊。”

  “是好事。”武徽音又重复了一遍,心中为太平公主感到高兴:“我也是你这样的年纪才出仕呢。你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武徽音想起了武婧儿托付她教养李显长子李重照的事情。看完武婧儿来信,武徽音就明白了三姑母在为未来的继承人担忧。

  在武徽音看来,如今大唐的摊子摊得太大了,这需要至少两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将现有的领地消化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大唐,历经高祖、太宗、高宗、当今圣上四代人的努力,才将大唐开拓到现在这样拥有广袤的疆域。

  大唐现在由圣上守着没什么问题,但圣上百年之后,若没有一位强悍的帝王压制,恐怕大唐的边境要分崩离析。

  如今太平公主愿意接触政事,不知道她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加入继承人的考核,武徽音都十分开心。

  多了一人,未来就多了一分选择,就多了一分可能。

  武徽音又向太平详细询问了宫中情形,太平公主一一回答,不知不觉到了紫微宫门口。

  武徽音停下脚步,仰头看着在矗立在宫中的明堂,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平公主跟着看去,笑道:“不管看了多少次,再看到依然心潮澎湃。等面见完阿娘,我带你去参观明堂。”

  武徽音转头看向太平公主道:“那大嫂就要劳烦太平了。”

  太平公主和武徽音一起来到贞观殿,面见圣上。

  “徽音拜见圣上,圣上仙福永享。”武徽音看到御座上身着龙袍的武媚娘,不知为何眼眶中瞬间充满了泪水。

  武徽音扪心自问,她对圣上是怀有感激之情,尤其是她任流求都督府和封王之事。

  虽然有太子的嘱托,但圣上确实把她当成了家人,对她委以重任,大胆放权,更是将她封王。

  武徽音知道自己死后,由于太子被追为皇帝,她肯定能被追赠为皇后,但相比于死后的皇后之名,她更珍惜更喜欢东平郡王这个封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