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军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13(2 / 2)

“将军,大战将近兵力多总是好事情,哪有现在解散大军!”陈林等将领也纷纷劝说徐凡。

徐凡却没有好气看着他们道:“这些都是颍川郡的青壮,你们把他们全部招募到军中,颍川郡的百姓怎么办?田地也不耕,难道就等着饿死。”

这个时候季布他们才想起来,颍川郡也就十几万户百姓,当初吴广招募当地的百姓,在进攻阳翟和王离大战当中死了2-3万人,后面何宜清洗颍川百姓又死了好几千人,现在他们又要带走颍川郡5万青壮,整个颍川郡的青壮还真被他们全部带走了。

颍川郡只留下老弱,他们的家人还真很难存活,但要是义军养这几十万人,又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要是流寇战法就无所谓了,打到那里吃到那里,彻底摧毁一地的秩序,像滚雪球一样让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徐凡却是打下一地,治理一地,在摧毁旧天下的时候,要建立新的天下,自然不可能竭泽而渔的。

徐凡继续道:“而且颍川郡的青壮未经过训练,根本不能发挥出多强的战斗力,反而有可能成为我义军的累赘,而想要让他们听到军中指令,最起码也要几个月时间教导队列和听懂军令。”

“但现在我们有这样时间吗?”

季布等人当然明白他们没有这个时间。

“还不如放这些士兵归家,节省我义军的开支不说,还能恢复颍川郡的生产。”徐凡总结道。

徐凡是不会有多少人,就招募多少士兵的,那是一波流的流寇战法。更加不会让自己的部下,想要招募多少士兵就招募多少士兵,这样做只能让义军分裂成为一个个难以掌控的军阀势力,他则成为一个武林盟主式的军事首领。

有了武臣和秦嘉的例子,徐凡回忆起陈胜派遣出去的大军好像全部都脱离陈胜的管辖,甚至为了断开联系,他们纷纷和当地的地主豪强结合,推出了六国的宗亲为王。

陈胜就是这样不断被部下出卖而实力大减,他自己又是章邯主要打击对象,在这样内外夹击之下,他成为了第一个出局的秦末诸侯。

这种一盘散沙的义军可不是徐凡想要的,他情愿先解散这些士兵,而后给他们建立户籍分田地,再招募他们,这样虽然繁琐,但新招募上来的士兵,田地都在义军地盘上,就有了归属感,不会认为自己是英布,季布等将领的士兵。

而季布,英布等人想要脱离义军体系,单独建立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就会变得非常难,因为他们手中的士兵土地和家人都在义军的地盘上,士兵和低级军官是不会允许上面的将领背叛义军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有土地的府兵是听大唐朝廷的,花钱招的募兵则听他们节度使的,当募兵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唐就分裂了。

所以对徐凡来说,他不想义军分裂,制度建设比兵力数量的多少更加重要,只要打好均田的基础,让士兵的家小都留在义军的地盘上,他就不担心建立拉出军队自立为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