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玉片上的古文字38(1 / 2)

第二天的一早,我和小玟还没有到古玩城的铺子,我就接到了夏新的电话,电话里夏新说她的一个朋友弄到了一些老玉片,看着有些年份,问夏新要不要。价格让她出。但这个东西夏新也有点弄不懂,所以想让我给看一下是否值得收,另外帮忙估个价。

我告诉她说我们一会儿就到铺子里,让她可以带着东西来我店里看看。

我们到店里才十多分钟,夏新就到了。今天的夏新一身职业装,黑色的紧身西服,白色的蕾丝边衬衫,藏蓝色的西裤,高跟鞋。这身材曲线再加上出众的相貌,让人看了简直是热血沸腾。我也不禁多看了几眼。

夏新一进屋就把手里拿着的一个塑料袋子放在了我面前的茶桌上。笑着说:“今天又来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塑料袋子。

小玟也出来和夏新打了招呼,然后站在桌旁看着夏新拿来的东西。塑料袋子里包着的是一堆老的散玉片。这个“老”是我的一种直觉。看古玩时间长了的人一般都会有这种直觉。就是一眼看过去的感觉。这种老气是器物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绝不是那种通过做旧做出来的。有的人会认为把器物弄的很脏就显得老,这是完全错误的。脏不等于老。老的器物也可以很干净。所以经常有人问怎么去判断器物的新老,这个还真不太好说,起码要从材质、做工、造型、风化、褒浆等等方面去综合判断。绝对不能从脏和干净上去判断新旧。

这一堆玉片一共有三十几片。多数是呈长方形的板状,个别的几片是三角形或者多边形,但也都是板状。每个玉片上面都没有什么造型。只是在玉片的转角处都打有圆孔。长方形的玉片上面就有四个孔,三角形的就有三个孔,以此类推。

小玟看着这些玉片问道:“贯童哥,这是什么啊?干什么用的?”

我看了一眼夏新,她也正看着我等着我的答案呢。

“这些玉片的年代非常早,最低也能到汉朝时期。也就是说这些玉片起码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它们应该是玉衣片。”

“玉衣片?什么是玉衣片啊?”小玟问道。

“著名的金缕玉衣听说过吧。这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流行于两汉,三国以后这种用玉衣作为丧葬殓服的习俗就消失了。到目前为止,出土的玉衣大概有二十几套。但保存完好的并不多见。而这三十几个玉片就是一件散开的玉衣片。这玉片上的小孔就是穿金丝或银丝用的。一件完整的玉衣至少也得有个一两千片,而这里只有三十几片,实在是太少了。”我说道。

“那这东西还有价值吗?”夏新问道。

“只是这点散玉片,价值不大。如果是完整的一件玉衣,那可就价值连城了。你可以再联系一下你那个朋友,问问这些玉片的来由,看看还能弄到多少。”

夏新点了点头,便拿出电话到我铺子的里间打电话去了。

没过多久,夏新从里间走了出来。很遗憾的摇了摇头说:“只有这些,其余的已经找不到了。”

我也遗憾的摇了摇头,正准备把这些玉片装回塑料袋里时,突然其中的一个玉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这个玉片的一面是光滑的平板,而另一面上还好像是刻着什么图形。

我马上拿过这块玉片仔细观察着,果然在玉片的一侧雕刻着一些不知道是符号还是文字一样的东西。因为雕刻的非常浅,再加上表面的污渍与划痕,所以这些图形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拿过手电从玉片的正面照过去,然后侧着光找了一个适宜的角度观察。现在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玉片上的图案了。的确是一些图案和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我家传的那本古书上面的文字。真的很像。没准它们就是一个时期的东西。

这时我心里不免有点激动,对于我家的那本古书的研究几乎遇到了一个瓶颈。而现在出现在这些玉片上的文字,又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点光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