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抲鱼佬卖鱼(1 / 2)

南方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所以南人爱吃河鲜。

不过绍城人虽说人人水性不错,但大多靠种植农桑为生,极少有专业渔民。

似乎打渔的比佃农还要低人一等,把他们与叫花子和收破烂的归为一类。

未庄更是如此。

平时虾蟹蚌类螺丝啥的几乎都是靠家里那几个半大小孩随随便便用简陋的工具就能捞回来。

至于大一些的鲫鱼、草鱼、胖头鱼之类,一般都是隔壁鲁镇那几个破落户隔三差五摇着小木船过来贩卖,大人们是不会起心思自己下水捕捞。

毕竟这些鱼类远比鸡鸭猪肉便宜的多,钓一天鱼卖不了几个钱,糊口都成问题。

要想收获多,还得有一条船,去城里买渔网、渔具,花费不小。

尤其现在渔网很容易破损,维修又要花钱,又不是每天都有收获,赚的钱比短工都少。

但是李同不一样啊。

作为来自后世的资深钓鱼爱好者,被无数人扫荡过后那几条幸存者都能被他找出来钓回家。

何况是眼下几乎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河流了。

随时可见在水中甩着鱼尾欢快穿梭的一条条鱼儿,可都是他李同的一串串铜钱啊。

李同不由得眯起眼睛,笑出了猪叫声。

钓鱼,最重要是鱼饵。

这时代人们可没有那么多花样,最多挖些蚯蚓当做鱼饵。

什么油炸青虫,香油红虫,统统都不可能出现,毕竟连饭都吃不饱,怎么敢用精打细算省下来的宝贵菜油钓鱼呢。

不是没想到,是根本不敢想,也不敢浪费,没有先例不是。

这些李同知道啊。

想到就做,花了十文钱从米店买了小半碗菜油,二十文买了半斤面粉,杂货铺里五文钱买了一根缝衣针。

顺便在菜地里捉了十几条又肥又大的青虫,回到土谷祠。

跟王老头招呼一声,借用他的灶头用一下。

先加水和了一把面粉,厚厚的裹住青虫,起火倒点菜油,把一个个面粉青虫炸的金黄,顿时一股夹杂着类似油条的奇异浓香弥漫在土谷饲中。

“小同,你在做什么这么香?”王老头闻着香在灶间门口探头探脑,“炒猫耳朵么?”

“哦,这两天出力多,弄点油水吃吃。”李同随口敷衍着,“等下要不要给你把锅刷了?”

“不用不用,油锅不能浪费,我等下正好焖饭。”老头忙道。

这年头油水稀少,李同把炸剩下油锅还给老头,就能抵上借他灶头的费用了,老头哪肯让他洗掉。

不过要是他知道这是炸青虫剩下的,不晓得会不会犯恶心。

李同有些恶作剧的想道。

把一个个油炸面粉团子盛在碗里,李同回到自己房间。

缝衣针在灶膛里早就烧的通红,用火钳夹出来,柴刀稍微敲打几下,便弯曲起来做成鱼钩。

从粗布衣服上拆出几根长线搓成一股结识的鱼线,穿过针洞打结,找了几根鹅毛,剪下几截粗壮的根部,穿在线上作为浮子。

在土谷饲后面有片小竹林,挑了一根细细长长竹竿修剪一下,便是最好的鱼竿。

向王老头借了只挑水的水桶,一切准备就绪,李同便带着所有工具出发了。

出了土谷祠,他走了一里多路,在一处僻静无人的芦苇丛边,他满意的点点头。

这时候无论哪条河都不会缺乏各种鱼类,关键是不能让人知道他钓鱼的方法,这可关系到他赚钱大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