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废缠足疏146(1 / 2)

  真实身份。

   而张益还在对着陌生的名字想:于璚英,这是哪位啊?他作为阁员都没见过的名字,莫非是国子监的学生,还是去岁刚考中还没有授官的翰林?

   而且这上的是什么?《戒缠足文》。

   此等奏疏,见所未见。

   姜离自是早看过这两份奏疏的:璚英虽有六品诰命,但并没有以六品安人的身份来上书,她只是署了名字于璚英。

   “下发六部各司。”皇帝的话打断了他们的思绪。

   两人忙齐声应是,也迫不及待离开,要好好看看这两封奏疏的内容。

   *

   曹鼐张益刚回到内阁,便令书笔吏将这两封奏疏抄写了许多份,分送各官署。

   内阁两位不知,但朝上跟于谦私交好的同僚,自然都知道他女儿名讳,毕竟……于尚书给女儿写诗,题跋也不是《忆爱女》,而是《忆璚英》。

   故而,兵部议事厅,在看到于璚英三字后,当即就有数道诧异目光直射于谦——这,令爱如此行事出格,您知道吗?

   于谦只是笑了笑。

   他带头拿起了两封抄录的奏疏:“陛下有旨议此事,诸位先读过再说吧。”

   众人很快通读过此文,屋内一时无声。

   这篇《戒缠足文》里,不但写了缠足会令女子体弱,挢揉天形,行走颠簸,更联系了此次的瓦剌之战,言道:若女子缠足,临变时岂不是只能望足嗟叹,空自忧愁,如何在离乱中奔命?

   且近些年大明边境多有战事,甚至不只边境,内里各省也有常有起义兵变或是水患地震等天灾——正如姜离过来的第一天就听孙太后念叨的那样,可谓是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没有好事。

   这些祸事有大有小,事后各地官府都会统计罹难的百姓人数,上报朝廷。

   《戒缠足文》中便用了诸多官府报奏:若一地缠足风俗重,妇孺的罹难者的数目和比例便显然要多!可见因缠足奔逃不得的女子,在生死危急关头,便多有绝命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