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_分节阅读_第100节(1 / 2)

  “人赃并获吗?”

  李同志点头:“是,我们在可能投递的地方,布下了人手,他投递的时候是直接抓到的,并且他手里的举报信也是跟上次同一个内容,除了个别字句有所修改,都一样。”

  许如意点点头,那就没什么疑问了,“为什么说了吗?”

  李同志摇头:“还没有,带回来后就一直沉默,不肯开口。我们的人正在问询,也去了他家搜查,稍等等吧。”

  许如意就坐了下来,屋子里很沉默,许如意偶尔抬头,能看到每个人的样子。

  李同志一向是面无表情,他应该是见了很多了,所以即便是一个新的间谍落网,依旧可以保持这种状态。

  倒是陆时章脸上有一种失望和警醒并存。

  这是许如意理解的,毕竟一个省厅工作人员,是这个年代有知识的人,是国家大力培养的人才,更是做着为人民服务的岗位。

  这样的身份反而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怎么可能不失望,怎么可能不警惕呢。

  倒是顾怀茗很不一样,他就坐在那里,倒是没有平日里那般吊儿郎当,表情却是异常地平静。

  比起来,李同志的面无表情好像是工作时的伪装,他不能透露过多自己的情感。倒是顾怀茗的平静,仿佛是经历过很多风雨。

  许如意就是觉得顾怀茗一定有故事。

  至于许如意,她的感觉很复杂,她看过无数谍战剧,并且津津乐道,可她从来未曾想过,有朝一日间谍居然会在身边。

  她原先只觉得,国家落后工业发展艰难,现在才知道这种难,原来不仅仅是因为一无所有起步困难,还有诸多不能明言的困难,譬如背刺。

  我们的祖国母亲艰难前行,却要被怀里的孩子背刺。

  她的国,何其难!

  不知道等了多久,门才被敲响,有人在外面汇报:“李同志,找到了他的账本。”

  东西很快拿了过来,讽刺的是,那是个写着机械厅1980年优秀个人的奖励的红字胶皮笔记本,上面记载的却是齐丰年收到的出卖祖国的钱。

  第一笔是1979年,足足有六百块。

  后面就渐渐多了,时不时会有几百块钱入手,而最后一笔就是这次,大建铁工所付给他了足足1500块钱。

  一共不过两年时间,加起来足足有七千块之多,这相当于这个时候一个工人十几年的工资总和。

  可想而知齐丰年卖出了多少情报。

  搜查人员还说道:“现金并不多,但他家里有很多不符合工资的物品,譬如说有进口手表两块,有皮夹克三身,有金项链两条,金戒指四个,不过看起来都是新的,他没有用过。应该是都购买这些东西了。”

  那些东西自然也就带来了,李同志直接说:“把这个账本一块拿给他,走,听他怎么说?!”

  许如意也跟着过去了,这次的房间只有一张大玻璃,显然是那种单项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隔壁房间的齐丰年,但齐丰年看不到他们。

  齐丰年本来是麻木的坐着,但当门打开,问询人员拿着那些东西和账本进来的时候,他就破防了,抱着头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不是,我不想的!”

  他的声音充满着后悔,不过许如意心却很平静,那么悲痛的哀鸣,她却觉得厌烦,她的国是那么艰难地向前走,可身为一分子的齐丰年在做什么?

  显然,所有人的想法几乎与她相同,没有人同情,没有人规劝,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不是无法辩解,他根本就不会后悔!

  直到哭声弱了,问询人员才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应该知道,人赃并获,讲讲吧,怎么回事?第一次什么时候?”

  齐丰年显然也知道无力抵抗,终于开口了:“是他们诱惑我的!”

  “第一次是1979年南河汽车厂引进组合机床的时候,我懂一些日语,跟他们聊得不错,所以接触比较多,他们就送给了我不少少见的东西,收音机,打火机,好看的皮带,开始我就是觉得也不影响结果,不要白不要,就收了。”

  许如意都没想到,第一笔居然就跟现在进行的组合机床谈判有关系。

  齐丰年说:“然后,就渐渐无法拒绝了。”

  “怎么就无法拒绝了,你有什么把柄被人拿住了?为什么要给你六百块?”

  齐丰年显然并不想说,但是避无可避只能说:“就是……就是……我无意中听见他们的工作人员说,怎么把这玩意卖给我们了,这不是有问题的库存货吗?我觉得很可疑,就去质问他们,他们给了我六百块钱。”

  许如意忍不住心里骂了声王八蛋!

  原来齐丰年早就知道这套组合机床有问题,这可是上百万的设备,可他没说,六百块钱就瞒下来了!

  齐丰年接着说:“他们跟我说都能用,那么多技术人员都看过了,根本没问题,只是在日本落后而已。我不懂技术,就以为是真这样。我就拿着了。”

  “后来呢。”

  “后来合同签了,他们却突然说,那真是有问题的,根本用不住,如果我告诉采购组,肯定不会买的,我犯了大错。如果举报的话,我就是间谍。”

  这就是被人拿住把柄了。

  “我当然不承认,但是我也害怕,结果他们说可以不举报我,而且还会给我钱,只需要给他们一些信息就可以了。”

  “我其实是不愿意的,可是那些信息根本没什么用处,我就……我就同意了。”

  这显然是循序渐进,从小处入手,渐渐地拉低他的底线,也就能拿到有用的信息了。

  问询人员干脆就着他的账本问他那些都是什么信息。

  许如意听着都心惊,他们进出口相关需求信息,成交价,有了这个,大建跟南河省谈相关项目的时候,压根不用费力就知道低价。

  而据许如意所知,目前已经有两家厂子跟他们合同都要签了。

  而且,许如意还听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名——她在机械中专的老师舒南。

  齐丰年说:“很奇怪的让我查她的信息,她是机械中专的老师,是机械厅的附属学校,拿她的信息不难。不过一查才知道,她家成分特别复杂,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国外,有的还挺出名。”

返回